鐵硯磨穿
成語拼音
- tiě yàn mó chuān
鐵硯磨穿成語解釋
- 把鐵鑄的硯臺都磨穿了。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典故出處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混江龍]向《詩》《書》經傳,蠹魚似不出費鑽研。將棘圍守暖,把鐵硯磨穿。”
成語典故
- 五代時期,桑維翰一心想考取進士,第一次因主考官迷信,桑與喪同音而沒錄取,第二次他寫《日出扶桑賦》大讚扶桑,結果還沒錄取。朋友勸他想別的法子做官,他定製一塊鐵硯,說只有磨穿它後纔會想別的辦法去做官。最終還是考取了進士。
成語造句
- 他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日夜苦讀,簡直達到了鐵硯磨穿的程度。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宋濂的年輕人。他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但卻對知識有着無比的渴望。
宋濂從小就立志要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是家裏根本沒有錢供他讀書。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想盡辦法去尋找學習的機會。他常常跑到附近的私塾外面,偷偷地聽先生講課,然後默默地記在心裏。
隨着時間的推移,宋濂意識到這樣下去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決定去拜訪一位有名的學者,希望能得到他的指點和教導。這位學者被宋濂的真誠和求知慾所打動,答應收留他,但條件是他必須非常努力地學習。
宋濂深知這個機會來之不易,他開始不分晝夜地讀書學習。沒有紙和筆,他就用樹枝在地上寫字;沒有書,他就四處去借,然後一字一句地抄下來。他的生活極其艱苦,但他卻毫不在意,心中只有對知識的執着追求。
爲了能夠早日學有所成,宋濂每天都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的那方硯臺,因爲長期的使用,被磨得越來越薄,彷彿隨時都可能被磨穿。但宋濂依然堅持不懈,每天都在那方硯臺前刻苦攻讀。
經過多年的努力,宋濂終於成爲了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他的才華和學識得到了衆人的認可和讚賞,也爲他贏得了許多榮譽和機會。
宋濂的故事就如同“鐵硯磨穿”這個成語所表達的那樣,他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證明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就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實現自己的夢想。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許多像宋濂這樣的人,他們爲了追求知識和真理,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就如同古代的匡衡,他家境貧寒,卻鑿壁借光,努力讀書;還有車胤囊螢夜讀,孫康映雪讀書,他們都是憑藉着頑強的毅力和對知識的執着,最終成就了自己。這些故事都激勵着後人,讓我們明白,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挑戰,只要我們有鐵硯磨穿的精神,就一定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輝煌的成就。我們應該以這些先輩爲榜樣,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努力奮鬥,爲自己的未來創造更加美好的前景。
鐵硯磨穿-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