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成语拼音
-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成语解释
-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典故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成语典故
- 三国时代,在赤壁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当时魏军的曹操拥兵百万,想吞并南方。吴、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魏。 吴军的统帅周瑜和蜀军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先用反间计,诱使曹操杀死了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得力将领蔡瑁、张允。接着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这样,如果着起大火,战船不能分开,曹操的军队就会全军覆没。 周瑜又使出“苦肉计”:当着很多人的面痛打老将黄盖,然后让黄盖去诈降曹操。实际上,黄盖在归降的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诈降时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周瑜却高兴不起来,反而忧虑成疾,卧床不起。原来,要达到火攻的目标,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而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 诸葛亮拜访周瑜,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诸葛亮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可以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 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预测到了刮东南风的日期。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顺利地完成了他的火攻计划。这个故事形成了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什么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成语造句
- 这场比赛我们准备得非常充分,队员们状态良好,战术也安排妥当,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比赛开始后一展身手了。
成语故事
- 在东汉末年,天下纷争不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日益强大。刘备与孙权为了对抗曹操,决定联手。
此时,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顺江而下,企图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孙刘联军五万余人,在长江赤壁一带与曹军隔江对峙。
联军的统帅周瑜和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制定了火攻的作战计划。他们先是派遣庞统前往曹营,献连环计,让曹军将战船首尾用铁索连接起来,这样一来,曹军的战船在大江之上行动不便,为火攻创造了条件。
然而,要实施火攻,还需要一个关键的条件,那就是东风。当时正值隆冬,刮的都是西北风,如果贸然放火,只会烧到自己。
就在众人焦急万分的时候,诸葛亮站了出来。他通过夜观天象,算出不久之后将会有东南风刮起。但是,周瑜等人心中还是有些疑虑。
时间一天天过去,大战一触即发。终于,在一个夜晚,东南风果然如约而至。周瑜立刻下令,让黄盖带领一队装满茅草的战船,佯装投降,向曹军驶去。
曹军见黄盖前来投降,大喜过望,丝毫没有防备。当黄盖的战船靠近曹军时,黄盖一声令下,点燃了船上的茅草。火趁着风势迅速蔓延,曹军的战船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孙刘联军见状,趁机发动进攻。曹军在大火和联军的攻击下,死伤无数,大败而归。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这场战役中,如果没有诸葛亮准确预测东风,那么火攻计划就无法实施,孙刘联军也很难取得胜利。可以说,真的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场战役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被后人传颂不衰。它不仅展现了周瑜、诸葛亮等将领的卓越军事才能,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时机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准备,但有时候,成功可能就只差那一个关键的契机,正如赤壁之战中火攻所需要的东风一般。只有当我们抓住了这个契机,才能让所有的努力都得到应有的回报,走向成功的彼岸。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