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成語拼音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成語解釋

一切都準備好了,只差東風沒有刮起來,不能放火。比喻什麼都已準備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

典故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成語典故

三國時代,在赤壁發生了一次歷史上著名的戰役,叫“赤壁之戰”。  當時魏軍的曹操擁兵百萬,想吞併南方。吳、蜀就聯合起來,一起對抗魏。  吳軍的統帥周瑜和蜀軍的軍師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們決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輕敵情緒,採用火攻的作戰方案。周瑜先用反間計,誘使曹操殺死了曹軍中熟悉水戰、可以抵擋他們的得力將領蔡瑁、張允。接着又叫龐統假作獻計,騙曹軍把戰船連在一起。這樣,如果着起大火,戰船不能分開,曹操的軍隊就會全軍覆沒。  周瑜又使出“苦肉計”:當着很多人的面痛打老將黃蓋,然後讓黃蓋去詐降曹操。實際上,黃蓋在歸降的船中裝滿了容易燃燒的物品,準備詐降時衝向曹營,發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周瑜卻高興不起來,反而憂慮成疾,臥牀不起。原來,要達到火攻的目標,還需要一個很重要的條件——要向北岸曹軍放火,必須依仗着東南風才能辦到。而當時正當隆冬季節,天天都刮西北風。  諸葛亮拜訪周瑜,周瑜急切地請教諸葛亮有什麼辦法。諸葛亮對周瑜說,自己能呼風喚雨,可以借三天三夜東南風來幫助周瑜放火。  周瑜立即命人築了一個土臺,叫“七星壇”。諸葛亮在“七星壇”上祈求東南風。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過氣象觀察,預測到了刮東南風的日期。到了預定的日期,果然東南風大作,周瑜順利地完成了他的火攻計劃。這個故事形成了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比喻什麼都準備好了,就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

成語造句

這場比賽我們準備得非常充分,隊員們狀態良好,戰術也安排妥當,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等比賽開始後一展身手了。

成語故事

在東漢末年,天下紛爭不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日益強大。劉備與孫權爲了對抗曹操,決定聯手。 此時,曹操親率二十萬大軍順江而下,企圖一舉消滅孫權和劉備。孫劉聯軍五萬餘人,在長江赤壁一帶與曹軍隔江對峙。 聯軍的統帥周瑜和諸葛亮經過深思熟慮,制定了火攻的作戰計劃。他們先是派遣龐統前往曹營,獻連環計,讓曹軍將戰船首尾用鐵索連接起來,這樣一來,曹軍的戰船在大江之上行動不便,爲火攻創造了條件。 然而,要實施火攻,還需要一個關鍵的條件,那就是東風。當時正值隆冬,刮的都是西北風,如果貿然放火,只會燒到自己。 就在衆人焦急萬分的時候,諸葛亮站了出來。他通過夜觀天象,算出不久之後將會有東南風颳起。但是,周瑜等人心中還是有些疑慮。 時間一天天過去,大戰一觸即發。終於,在一個夜晚,東南風果然如約而至。周瑜立刻下令,讓黃蓋帶領一隊裝滿茅草的戰船,佯裝投降,向曹軍駛去。 曹軍見黃蓋前來投降,大喜過望,絲毫沒有防備。當黃蓋的戰船靠近曹軍時,黃蓋一聲令下,點燃了船上的茅草。火趁着風勢迅速蔓延,曹軍的戰船頓時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孫劉聯軍見狀,趁機發動進攻。曹軍在大火和聯軍的攻擊下,死傷無數,大敗而歸。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在這場戰役中,如果沒有諸葛亮準確預測東風,那麼火攻計劃就無法實施,孫劉聯軍也很難取得勝利。可以說,真的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場戰役也成爲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被後人傳頌不衰。它不僅展現了周瑜、諸葛亮等將領的卓越軍事才能,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時機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爲了實現目標而努力準備,但有時候,成功可能就只差那一個關鍵的契機,正如赤壁之戰中火攻所需要的東風一般。只有當我們抓住了這個契機,才能讓所有的努力都得到應有的回報,走向成功的彼岸。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成語圖片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