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快
成语拼音
-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
置之死地而后快成语解释
- 快痛快∞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
典故出处
- 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被废之后,喧然未已,更欲置之死地然后为快。”
成语典故
- 且以朕为难儿,遇事掣肘,故在朝如黄道周之忠纯,何楷之梗直,莫不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卷下)
成语造句
- 他心胸狭隘,对待竞争对手总是不择手段,一心想要置之死地而后快。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战乱时期,有一个诸侯国的君主名叫李敖。李敖性格残暴且心胸狭隘,对于那些他视为威胁或者不顺从他的人,总是想尽办法予以铲除,甚至不惜用尽各种残忍手段,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掌控欲。
在李敖的朝堂之中,有一位忠臣名叫张贤。张贤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多次指出李敖在治国理政方面的错误和不当之处。起初,李敖还能勉强忍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张贤的直言越发感到厌烦和恼怒。
与此同时,李敖身边的一些谄媚之臣,嫉妒张贤的才华和正直所赢得的声誉,便在李敖面前不断地诬陷和诋毁张贤。他们故意扭曲张贤的谏言,将其说成是对君主的不敬和冒犯。渐渐地,李敖对张贤的不满达到了顶点,决定要除掉他。
然而,张贤在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李敖深知如果直接将其处死,可能会引发民众的不满和反抗。于是,他心生一计,决定先将张贤贬谪到一个偏远荒凉、条件极其恶劣的地方,试图让艰苦的环境和繁重的劳役折磨张贤,使他身心俱疲,甚至自行消亡。
张贤被发配到那个荒凉之地后,生活异常艰难。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努力适应环境,不仅没有被困境打倒,反而在当地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敬爱。
李敖得知这一情况后,更加愤怒,他觉得张贤的存在始终是他的心头大患,不除之不能心安,简直是置之死地而后快。于是,他再次下达命令,派遣亲信前往张贤所在之地,准备暗中加害于他。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敖的儿子李轩站了出来。李轩深知张贤是忠臣义士,他苦劝父亲收回成命,不要被奸臣的谗言所迷惑,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错事。李轩引经据典,列举了许多因为君主听信谗言、残害忠臣而导致国家衰败的例子。
李敖在儿子的劝说下,终于有所醒悟,他意识到自己险些因为一时的冲动和狭隘,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错。最终,李敖召回了张贤,重新委以重任。而这个诸侯国也因为李敖的幡然醒悟和张贤的忠诚辅佐,逐渐走向繁荣昌盛。
这个故事警示后人,切莫因一时的偏见和冲动,对他人置之死地而后快,否则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置之死地而后快-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