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诸高阁
成语拼音
- zhì zhū gāo gé
置诸高阁成语解释
-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典故出处
- 廖仲恺《作事必须有恒心》当时兄弟以为这种书干燥无味,太没意趣,所以不甚当心,遂置诸高阁。”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这件事十分重要,然而却被他完全忽略,仿佛珍贵的计划被置诸高阁,实在令人惋惜。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度,名叫华国。华国的君主英明神武,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在华国的朝堂之上,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大臣。李明为人聪慧,且心怀壮志,一心想要为国家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一次,北方的游牧民族频繁骚扰华国边境,百姓苦不堪言。李明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一套详细而周全的防御策略。他的策略包括加强边境防线的建设,训练精锐的边防军队,以及与周边国家建立联盟共同抵御外敌。
然而,当李明满怀信心地将自己的策略呈献给君主时,君主却因为当时国内正忙于一些内部的改革事务,没有立刻重视李明的建议。君主只是表面上赞扬了李明的用心,随后便将这份策略文书放置在了宫殿的高阁之中,不再过问。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愈发严重,边境的局势日益危急。百姓们怨声载道,纷纷呼吁朝廷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卫家园。
这时,朝廷中的其他大臣们想起了李明曾经提出的防御策略,于是纷纷向君主进言,希望能够重新审视并采用。君主这才想起被自己置诸高阁的那份策略文书。
当他重新翻阅这份策略时,不禁懊悔不已。他意识到自己当初的疏忽导致了如今边境的危机。于是,君主立即下令按照李明的策略实施防御措施。
经过一番努力,华国终于成功地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边境重新恢复了安宁。
此事过后,君主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行为。他明白,作为一国之君,对于臣子们的良策,切不可轻易置诸高阁,而应该认真思考,权衡利弊,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否则可能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治理国家还是处理日常事务中,对于有价值的建议和策略,都应该予以重视,不能随意搁置,以免错失良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置诸高阁-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