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諸高閣
成語拼音
- zhì zhū gāo gé
置諸高閣成語解釋
- 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典故出處
- 廖仲愷《作事必須有恆心》當時兄弟以爲這種書乾燥無味,太沒意趣,所以不甚當心,遂置諸高閣。”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這件事十分重要,然而卻被他完全忽略,彷彿珍貴的計劃被置諸高閣,實在令人惋惜。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名叫華國。華國的君主英明神武,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
在華國的朝堂之上,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大臣。李明爲人聰慧,且心懷壯志,一心想要爲國家的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
有一次,北方的遊牧民族頻繁騷擾華國邊境,百姓苦不堪言。李明經過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一套詳細而周全的防禦策略。他的策略包括加強邊境防線的建設,訓練精銳的邊防軍隊,以及與周邊國家建立聯盟共同抵禦外敵。
然而,當李明滿懷信心地將自己的策略呈獻給君主時,君主卻因爲當時國內正忙於一些內部的改革事務,沒有立刻重視李明的建議。君主只是表面上讚揚了李明的用心,隨後便將這份策略文書放置在了宮殿的高閣之中,不再過問。
隨着時間的推移,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愈發嚴重,邊境的局勢日益危急。百姓們怨聲載道,紛紛呼籲朝廷採取有效的措施來保衛家園。
這時,朝廷中的其他大臣們想起了李明曾經提出的防禦策略,於是紛紛向君主進言,希望能夠重新審視並採用。君主這纔想起被自己置諸高閣的那份策略文書。
當他重新翻閱這份策略時,不禁懊悔不已。他意識到自己當初的疏忽導致瞭如今邊境的危機。於是,君主立即下令按照李明的策略實施防禦措施。
經過一番努力,華國終於成功地抵禦了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邊境重新恢復了安寧。
此事過後,君主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行爲。他明白,作爲一國之君,對於臣子們的良策,切不可輕易置諸高閣,而應該認真思考,權衡利弊,及時做出正確的決策,否則可能會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災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在治理國家還是處理日常事務中,對於有價值的建議和策略,都應該予以重視,不能隨意擱置,以免錯失良機,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置諸高閣-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