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齐喑
成语拼音
- wàn mǎ qí yīn
万马齐喑成语解释
- 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典故出处
-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成语典故
-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成语造句
- 社会变革之际,不可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而应鼓励各种新思想、新观点的涌现。
成语故事
- 在清朝的统治时期,社会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当时的官场,充满了因循守旧的风气,官员们大多墨守成规,不敢有丝毫的创新和突破。思想被牢牢地束缚住,就如同被蒙上了一层厚重的幕布。
在这样的氛围下,有一位年轻的学者名叫龚自珍。他才华横溢,满怀激情,渴望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改变。然而,面对那僵化的体制和沉闷的环境,他感到无比的压抑和无奈。
龚自珍看到周围的人,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朝堂官员,都仿佛失去了声音,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见解。整个社会如同陷入了一片死寂,就像是千万匹马同时沉默,没有了往日的奔腾和活力。
他曾多次试图呼吁人们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但往往得到的只是冷漠的回应。他感慨万千,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痛心和对未来的期望。
在这种万马齐喑的状态下,国家的发展逐渐停滞不前。缺乏新的思想和创造力,就如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而龚自珍的声音,虽然在当时显得那么微弱,但却如同一颗火种,为后来的觉醒埋下了伏笔。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种沉闷的危害。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站出来,试图打破这种僵局。他们以龚自珍为榜样,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国家的变革和进步而努力。
终于,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积累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人们开始挣脱思想的枷锁,追求自由和创新,曾经那万马齐喑的局面逐渐被打破,新的希望和活力开始在这片土地上蔓延。
而龚自珍的诗句,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醒着后人要时刻保持警醒,不要让社会再次陷入那种沉闷和僵化的状态,要勇于创新,让思想的骏马再次奔腾起来。
万马齐喑-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