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馬齊喑

成語拼音

wàn mǎ qí yīn

萬馬齊喑成語解釋

喑:啞。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舊時形容人民不敢講話。現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面。

典故出處

宋·蘇軾《三馬圖贊》序:“時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皆瘖。”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九州風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成語典故

清朝思想家龔自珍面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改革,提倡禁菸,得不到朝廷重用。48歲毅然辭官歸隱,在路過鎮江時看到當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詩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成語造句

社會變革之際,不可出現萬馬齊喑的局面,而應鼓勵各種新思想、新觀點的涌現。

成語故事

在清朝的統治時期,社會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涌動。 當時的官場,充滿了因循守舊的風氣,官員們大多墨守成規,不敢有絲毫的創新和突破。思想被牢牢地束縛住,就如同被蒙上了一層厚重的幕布。 在這樣的氛圍下,有一位年輕的學者名叫龔自珍。他才華橫溢,滿懷激情,渴望能爲國家和社會做出改變。然而,面對那僵化的體制和沉悶的環境,他感到無比的壓抑和無奈。 龔自珍看到周圍的人,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朝堂官員,都彷彿失去了聲音,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見解。整個社會如同陷入了一片死寂,就像是千萬匹馬同時沉默,沒有了往日的奔騰和活力。 他曾多次試圖呼籲人們打破這種沉悶的局面,但往往得到的只是冷漠的迴應。他感慨萬千,寫下了“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詩句,深刻地表達了他對當時社會現狀的痛心和對未來的期望。 在這種萬馬齊喑的狀態下,國家的發展逐漸停滯不前。缺乏新的思想和創造力,就如同失去了前進的動力。而龔自珍的聲音,雖然在當時顯得那麼微弱,但卻如同一顆火種,爲後來的覺醒埋下了伏筆。 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這種沉悶的危害。一些有識之士開始站出來,試圖打破這種僵局。他們以龔自珍爲榜樣,勇敢地發出自己的聲音,爲國家的變革和進步而努力。 終於,在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和積累之後,一場轟轟烈烈的變革在這片土地上展開。人們開始掙脫思想的枷鎖,追求自由和創新,曾經那萬馬齊喑的局面逐漸被打破,新的希望和活力開始在這片土地上蔓延。 而龔自珍的詩句,也成爲了那個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誌,提醒着後人要時刻保持警醒,不要讓社會再次陷入那種沉悶和僵化的狀態,要勇於創新,讓思想的駿馬再次奔騰起來。

萬馬齊喑-成語圖片

萬馬齊喑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