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水之喻
成语拼音
- zhōu shuǐ zhī yù
舟水之喻成语解释
- 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典故出处
- 《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君主应该明白,百姓如水,自己似舟,唯有重视民生,方能长治久安,这正应了舟水之喻。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位明智的君主,他的名字叫李世民。
李世民即位之初,大唐刚刚从隋末的战乱中逐渐恢复,百废待兴。他深知治理国家的艰难,也明白百姓的力量是国家兴衰的关键。
一天,李世民召集了朝中的大臣们,共同商讨国家的发展方略。在朝堂之上,李世民面色凝重地说道:“朕常常思考,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大唐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朕深知,仅靠朕一人之力,是远远不够的。”
大臣魏征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如今国家初定,当以安抚百姓为重。百姓如水,君主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若陛下能以百姓之心为心,施行仁政,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自然繁荣昌盛。”
李世民听后,频频点头,深以为然。他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想起前朝隋炀帝,他穷奢极欲,滥用民力,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天下大乱,隋朝覆灭。这正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舟水之理啊。”
此后,李世民时刻铭记着舟水之喻。他下令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劳役,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让百姓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同时,他还虚心纳谏,广开言路,让大臣们能够直言进谏,指出他的不足之处。
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大唐的国力日益强盛,百姓生活富足,社会安定繁荣。周边的国家纷纷遣使来朝,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然而,随着国家的繁荣,一些大臣开始建议李世民修建更多的宫殿和园林,以彰显大唐的国威。李世民却果断地拒绝了,他说道:“朕不能忘记舟水之喻。如今虽然国家富强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骄奢淫逸,加重百姓的负担。否则,这太平盛世也将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正是因为李世民始终牢记舟水之喻,以百姓为重,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为大唐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故事也让后人明白了,君主与百姓之间的关系犹如舟与水,只有相互依存,相互尊重,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舟水之喻-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