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水之喻

成語拼音

zhōu shuǐ zhī yù

舟水之喻成語解釋

舟船。對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載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幫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來反抗推翻朝廷。

典故出處

《三國志·魏志·王基傳》願陛下深察東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駟於未盡,節力役於未困。”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君主應該明白,百姓如水,自己似舟,唯有重視民生,方能長治久安,這正應了舟水之喻。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中國,有一位明智的君主,他的名字叫李世民。 李世民即位之初,大唐剛剛從隋末的戰亂中逐漸恢復,百廢待興。他深知治理國家的艱難,也明白百姓的力量是國家興衰的關鍵。 一天,李世民召集了朝中的大臣們,共同商討國家的發展方略。在朝堂之上,李世民面色凝重地說道:“朕常常思考,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大唐長治久安,繁榮昌盛。朕深知,僅靠朕一人之力,是遠遠不夠的。” 大臣魏徵站了出來,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爲,如今國家初定,當以安撫百姓爲重。百姓如水,君主如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若陛下能以百姓之心爲心,施行仁政,輕徭薄賦,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自然繁榮昌盛。” 李世民聽後,頻頻點頭,深以爲然。他說道:“愛卿所言極是。朕想起前朝隋煬帝,他窮奢極欲,濫用民力,導致民不聊生,最終天下大亂,隋朝覆滅。這正是因爲他沒有認識到舟水之理啊。” 此後,李世民時刻銘記着舟水之喻。他下令減輕百姓的賦稅和勞役,鼓勵農業生產,興修水利,讓百姓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同時,他還虛心納諫,廣開言路,讓大臣們能夠直言進諫,指出他的不足之處。 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大唐的國力日益強盛,百姓生活富足,社會安定繁榮。周邊的國家紛紛遣使來朝,尊稱李世民爲“天可汗”。 然而,隨着國家的繁榮,一些大臣開始建議李世民修建更多的宮殿和園林,以彰顯大唐的國威。李世民卻果斷地拒絕了,他說道:“朕不能忘記舟水之喻。如今雖然國家富強了,但我們不能因此而驕奢淫逸,加重百姓的負擔。否則,這太平盛世也將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正是因爲李世民始終牢記舟水之喻,以百姓爲重,纔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爲大唐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個故事也讓後人明白了,君主與百姓之間的關係猶如舟與水,只有相互依存,相互尊重,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繁榮昌盛。

舟水之喻-成語圖片

舟水之喻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