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于竹帛
成语拼音
- zhù yú zhú bó
著于竹帛成语解释
-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典故出处
- 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成语典故
- 不过孔子是匹夫制宪,贬天子,刺诸侯,所以不能著于竹帛,只好借口说传授。★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
成语造句
-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的功绩被人们铭记并传颂,他们的故事最终著于竹帛,成为后人敬仰和学习的典范。
成语故事
-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豪杰、文人雅士的事迹与思想,因其卓越非凡而被记载下来,得以流传千古。
话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局势动荡。在这乱世之中,有一位名叫子墨的学者。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但自幼聪慧好学,对天下之事有着独特的见解。
子墨心怀壮志,渴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学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出一份力。他四处游历,拜访名师,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经过多年的努力,子墨的学说逐渐成熟,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民生改善的观点。
然而,当时的各国诸侯大多忙于征战,对于子墨的学说并未予以重视。子墨并未气馁,他坚信自己的学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只要能够被广泛传播,必定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于是,子墨决定将自己的学说著于竹帛。他日夜操劳,不辞辛劳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详细地书写下来。竹帛在当时是极为珍贵的书写材料,子墨为了获取足够的竹帛,不惜倾尽自己的所有积蓄。
在著书的过程中,子墨遭遇了诸多困难。有时他会为了一个观点的阐述而苦思冥想数日,有时又会因为竹简的损坏或帛书的破损而不得不重新书写。但他始终坚持不懈,从未放弃。
终于,经过数年的努力,子墨完成了他的著作。这部著作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观点。
子墨带着自己的著作四处奔走,希望能够得到诸侯的认可和采纳。起初,他依旧处处碰壁,但他的坚持和执着最终引起了一位贤明诸侯的注意。这位诸侯仔细研读了子墨的著作,大为赞赏,决定在自己的领地内推行其中的一些政策。
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该诸侯国的国力逐渐增强,百姓的生活也日益改善。子墨的学说因此声名远扬,其他诸侯国纷纷效仿。
子墨的名字和他的学说,最终著于竹帛,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和借鉴的宝贵财富。他的坚持和努力,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让后人明白了,只要心怀信念,不懈追求,自己的思想和成就终能著于竹帛,永载史册。
著于竹帛-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