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室反耕
成语拼音
- zhù shì fǎn gēng
筑室反耕成语解释
- 筑建造;反通返”,归返。指部队做长久驻扎的打算。
典故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战争时期,敌军久攻不下,大有偃旗息鼓、班师回朝之势,这种情形犹如筑室反耕。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局势动荡不安。
郑国有一位颇具智慧和远见的大臣,名叫子驷。当时郑国的国力相对较弱,周边强国虎视眈眈。子驷一心想要为郑国谋求稳定与发展,然而,郑国的处境十分艰难。
在与晋国的一次交锋中,郑国的军队起初取得了一些小的胜利。这让郑国的一些将领们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们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子驷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深知晋国的强大,这次的小胜可能只是对方的一时疏忽。
子驷力排众议,决定与晋国议和。他的这一决定引起了国内很多人的不满和质疑,他们认为子驷胆小怕事,错失了战胜晋国的大好机会。
然而,子驷心中有着更为深远的考虑。他深知郑国与晋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如果继续战争,郑国很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于是,他向众人解释道:“我们现在与晋国作战,就如同以卵击石。如今取得的这点小胜,不足以让我们盲目自信。我们应当与晋国议和,以求暂时的安宁,为国家的发展争取时间。”
为了表明郑国求和的诚意,子驷下令在边境修筑房屋,让士兵们开垦农田,做出一副长期定居、不再作战的姿态。这就是所谓的“筑室反耕”。
晋国看到郑国的这番举动,也意识到郑国求和的决心。同时,晋国也考虑到长期战争对自身的消耗,最终同意了郑国的议和请求。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郑国得以休养生息,发展国内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子驷的这一决策,虽然在当时饱受争议,但从长远来看,为郑国赢得了宝贵的和平与发展的机遇。
“筑室反耕”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它形象地描绘了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求和、停战的决心。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提醒着后人,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要保持冷静,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筑室反耕-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