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室反耕
成語拼音
- zhù shì fǎn gēng
築室反耕成語解釋
- 築建造;反通返”,歸返。指部隊做長久駐紮的打算。
典故出處
- 《左傳·宣公十五年》築室反耕者,宋必聽命。”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戰爭時期,敵軍久攻不下,大有偃旗息鼓、班師回朝之勢,這種情形猶如築室反耕。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諸侯紛爭,局勢動盪不安。
鄭國有一位頗具智慧和遠見的大臣,名叫子駟。當時鄭國的國力相對較弱,周邊強國虎視眈眈。子駟一心想要爲鄭國謀求穩定與發展,然而,鄭國的處境十分艱難。
在與晉國的一次交鋒中,鄭國的軍隊起初取得了一些小的勝利。這讓鄭國的一些將領們產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他們主張乘勝追擊,擴大戰果。但子駟卻保持着清醒的頭腦,他深知晉國的強大,這次的小勝可能只是對方的一時疏忽。
子駟力排衆議,決定與晉國議和。他的這一決定引起了國內很多人的不滿和質疑,他們認爲子駟膽小怕事,錯失了戰勝晉國的大好機會。
然而,子駟心中有着更爲深遠的考慮。他深知鄭國與晉國之間的實力差距,如果繼續戰爭,鄭國很可能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於是,他向衆人解釋道:“我們現在與晉國作戰,就如同以卵擊石。如今取得的這點小勝,不足以讓我們盲目自信。我們應當與晉國議和,以求暫時的安寧,爲國家的發展爭取時間。”
爲了表明鄭國求和的誠意,子駟下令在邊境修築房屋,讓士兵們開墾農田,做出一副長期定居、不再作戰的姿態。這就是所謂的“築室反耕”。
晉國看到鄭國的這番舉動,也意識到鄭國求和的決心。同時,晉國也考慮到長期戰爭對自身的消耗,最終同意了鄭國的議和請求。
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裏,鄭國得以休養生息,發展國內的經濟和軍事力量。而子駟的這一決策,雖然在當時飽受爭議,但從長遠來看,爲鄭國贏得了寶貴的和平與發展的機遇。
“築室反耕”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它形象地描繪了通過實際行動來表達求和、停戰的決心。在歷史的長河中,它提醒着後人,在面對複雜的局勢時,要保持冷靜,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決策。
築室反耕-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