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在莒

成语拼音

wù wàng zài jǔ

勿忘在莒成语解释

比喻不忘本。

典故出处

《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齐桓公小白曾经因为内乱逃到莒国避难,后来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终于回到齐国执政,任命管仲为相国辅佐国政。一次他有些得意忘形,大夫鲍叔牙在旁提醒他:“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齐桓公立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成语造句

当年他远走他乡拼搏奋斗,历经艰难困苦,如今功成名就却始终铭记着曾经的艰辛,真正做到了勿忘在莒。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变故。当时齐国的君主襄公荒淫无道,政治混乱,导致国家陷入了危机之中。 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了躲避祸乱,纷纷出逃。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往莒国,公子纠则在管仲等人的保护下前往鲁国。 不久之后,齐襄公被人杀死,齐国顿时陷入了无主的状态。消息传到了莒国和鲁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意识到这是一个争夺君位的绝佳机会。 公子小白和鲍叔牙日夜兼程赶回齐国,而公子纠一方也不甘示弱,管仲更是亲自带人埋伏在小白回国的必经之路上。当小白一行人经过时,管仲一箭射向小白,小白佯装中箭倒地。管仲以为小白已死,便回报公子纠,公子纠以为没有了竞争对手,于是放慢了行程。 然而,小白其实并未中箭,他和鲍叔牙更加快马加鞭赶回齐国。最终,公子小白抢先一步登上了君位,成为了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并没有忘记自己在莒国的经历,他深知自己的成功来之不易。他以宽广的胸怀原谅了管仲曾经的一箭之仇,并任用他为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日益强大。 齐桓公时刻铭记着“勿忘在莒”的那段岁月,他保持着警醒和进取的精神。他积极拓展疆土,会盟诸侯,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这段故事充分体现了“勿忘在莒”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它提醒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应忘记自己曾经的艰难困苦和奋斗历程。在取得成功之后,要保持初心,不骄不躁,继续努力前行。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能够化敌为友,善于利用各种人才,共同为实现更大的目标而努力。在历史的长河中,“勿忘在莒”成为了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让后人铭记在心,时刻警醒自己。

勿忘在莒-成语图片

勿忘在莒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