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颈之交

成语拼音

wěn jǐng zhī jiāo

刎颈之交成语解释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典故出处

《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成语典故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 的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 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 很是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 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 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 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成语造句

他和他之间的情谊深厚,可谓是刎颈之交,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相互扶持。

成语故事

在战国时期,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蔺相如,一个叫廉颇。 蔺相如原本只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一次,缪贤犯了大错,本想逃到燕国去,蔺相如却劝他不要这么做,分析利弊之后,缪贤听从了蔺相如的建议,向赵王请罪,果然获得了赵王的赦免。这件事让蔺相如初露锋芒。 后来,赵王得到了一块绝世美玉——和氏璧,秦王听闻后,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赵王深知秦王的为人,知道这很可能是个骗局,但又害怕拒绝会惹怒秦王。这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自愿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后,秦王果然只字不提城池的事,只顾拿着和氏璧欣赏把玩。蔺相如见状,心生一计,他谎称和氏璧上有瑕疵,从秦王手中取回了和氏璧。然后他威胁秦王,如果秦王强行夺取,他就会将和氏璧毁掉。秦王无奈,只好假意答应蔺相如的条件。蔺相如却看出秦王并无诚意,于是借口要秦王斋戒五日才肯交接和氏璧,暗中却让人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秦王得知后虽然愤怒,但也钦佩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最终还是放蔺相如回到了赵国。蔺相如因此被赵王封为上大夫。 几年后,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故意羞辱赵王,让赵王为他鼓瑟,蔺相如毫不畏惧,立刻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不肯,蔺相如便以死相逼,秦王无奈只好照做。这次相会,蔺相如再次为赵国挽回了尊严。赵王回国后,为了表彰蔺相如,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对此十分不满,他认为自己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而蔺相如仅凭口舌之利就位居自己之上,实在是不公平。于是廉颇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却总是回避廉颇,尽量不与他见面。蔺相如的门客不理解他的做法,蔺相如解释说:“我连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颇将军呢?但我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果我们两人争斗,必然会给赵国带来灾难。我之所以回避他,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啊。” 廉颇听到了蔺相如的这番话,深受感动,他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和蔺相如的大度。于是,廉颇亲自来到蔺相如府上,脱去上衣,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蔺相如急忙扶起廉颇,两人从此成为了刎颈之交,齐心协力为赵国效力。他们的友谊也成为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这就是“刎颈之交”这个成语的由来,它代表着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真挚的友谊总是令人敬佩和感动。

刎颈之交-成语图片

刎颈之交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