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较量

成语拼音

zī zhū jiào liàng

锱铢较量成语解释

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典故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况你学业日进,发达有时,何苦锱铢较量,讨人便宜怎的。”

成语典故

些须银色小事,何必锱铢较量。★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

成语造句

他在生意场上从不马虎,哪怕是极小的利益分配,也会认真对待,绝不像有些人那样锱铢较量。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两位商人,一位叫李福,一位叫王贵。他们都经营着布匹生意,店铺相邻,竞争颇为激烈。 起初,两人的生意规模相差无几,关系也算融洽,时常一起交流生意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需求逐渐发生变化,两人为了争夺更多的客源,开始暗暗较劲。 王贵心思缜密,善于观察市场动态,总能抢先一步引进新的布匹款式,因此吸引了不少顾客。李福见此情形,心中焦急,开始在价格上做文章,试图以低价策略来挽回顾客。 有一次,一位外地的客商前来批量采购布匹。王贵和李福都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大生意,于是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拿下这笔订单。王贵给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并且承诺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而李福为了击败王贵,竟然在价格上一降再降,甚至到了几乎没有利润的地步。 王贵见李福如此不顾一切,心中不满,指责李福破坏市场规矩。李福却不以为然,认为生意场上就是要锱铢较量,能赚一分是一分。最终,李福以极低的价格拿下了这笔订单,但由于利润微薄,他不得不在布匹的质量上偷工减料,结果导致客商收到货物后极为不满,不仅拒绝再次合作,还在同行中散布了李福店铺的不良口碑。 而王贵虽然失去了这笔订单,却依然坚守着品质和信誉。他的店铺逐渐赢得了更多顾客的信赖,生意越来越红火。李福则因为那次的锱铢较量,失去了长久的利益,店铺的生意逐渐冷清。 回顾历史,我们能看到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在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重视农业生产,奖励耕织,按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而其他诸侯国,有的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与秦国锱铢较量,互相攻伐,最终导致国力衰退。而秦国则凭借着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改革决心,逐渐强大起来,最终统一了六国。 在商业活动中,锱铢较量或许能在短期内获得一些小利,但从长远来看,只有注重品质、信誉和合作,才能赢得真正的成功。

锱铢较量-成语图片

锱铢较量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