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刽以下

成语拼音

zì kuài yǐ xià

自刽以下成语解释

刽西周时的诸侯国名。从刽以下的乐曲就不加评论。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一提。

典故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刽以下无讥焉。”

成语典故

衰世之言,亡国之音,等之自刽以下可也。★清·王棻《答王子裳书》

成语造句

在这场辩论中,他不断贬低自己的观点,如此自贬身价,简直是自刽以下,让人难以理解。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 郑国有一位名叫子驷的大臣,他在国内权势滔天,行事专横跋扈。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众多贵族和百姓的不满。 当时,郑国的农业收成不佳,百姓生活困苦。子驷却不顾民生艰难,依旧强行征收重税,用于扩充自己的势力和满足私欲。这使得民众怨声载道,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进谏,希望子驷能够减轻赋税,关注百姓的疾苦。但子驷对此置若罔闻,甚至对进谏者加以打压和迫害。 终于,郑国的贵族们联合起来,决定推翻子驷的统治。他们秘密谋划,组织起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在一个适当的时机,他们发动了政变,与子驷的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子驷的军队在战斗中渐渐处于下风,他开始感到恐慌。面对败局已定的形势,子驷试图逃跑,但最终被追兵赶上。 在被擒获之时,子驷才幡然醒悟,悔恨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他深知自己的罪行深重,已经无法得到民众和贵族的原谅。 回顾自己的一生,从权倾朝野到如今的穷途末路,子驷感慨万千。他意识到,自己的专横和贪婪,是导致如今下场的根源。这正应了那句“自刽以下”,意思是自己给自己招来灾祸。 子驷的故事成为了郑国历史上的一个教训,让后来的统治者明白,只有心系百姓,施行仁政,才能长治久安。否则,就如同子驷一般,自食恶果,自刽以下,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自刽以下-成语图片

自刽以下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