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俎折冲
成语拼音
- zūn zǔ zhé chōng
樽俎折冲成语解释
- 指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人战车后撤,指击退敌军。
典故出处
- 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一》
成语典故
- 今吾国以存亡关系而不签字,各国当能见谅,必可留作悬案,为他日樽俎折冲之馀地。★《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下编》
成语造句
-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他凭借着出色的谈判技巧和智慧,多次成功化解危机,可谓是樽俎折冲的高手。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局势动荡不安。各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资源和霸权,时常兵戎相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众多诸侯国中,有一个实力较强的国家叫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是一位有抱负且善于谋略的君主。当时,卫国与邻国赵国因为边境的一处肥沃土地产生了激烈的争端。赵国派出大军压境,试图以武力强占这片土地,卫国的形势岌岌可危。
卫灵公深知,若与赵国正面交锋,双方必然会陷入长期的战争,不仅会使百姓遭受巨大的痛苦,国家的经济也会遭受重创。于是,他决定派遣一位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的大臣晏子出使赵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这场危机。
晏子肩负着卫国的希望,来到了赵国的王宫。面对赵国国君的盛气凌人和强硬态度,晏子没有丝毫的畏惧。他不卑不亢,以其过人的智慧和口才,与赵国国君展开了一场激烈而又精彩的辩论。
晏子深知,在这场樽俎折冲之中,言辞的力量丝毫不亚于千军万马。他首先列举了两国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强调了和平共处对于双方百姓的重要性。接着,他分析了这场战争可能带来的后果,指出即便赵国能够在短期内占领那片土地,但长期的战争消耗和民众的怨恨将会使赵国陷入困境。
赵国国君在晏子的据理力争下,开始重新审视这场争端。晏子又提出了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既能满足赵国对于资源的需求,又能保障卫国的领土完整和尊严。
最终,赵国国君被晏子的智慧和诚意所打动,同意了晏子提出的方案,两国避免了一场血腥的战争。
晏子凭借其出色的外交才能,在樽俎之间成功地化解了一场危机,使卫国避免了战火的侵袭,为国家和人民赢得了和平与安宁。
这一故事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也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通过智慧和策略进行外交斡旋,往往能够取得比武力更显著的成果。正如晏子在这场樽俎折冲中所展现的那样,智慧和言辞的力量有时能够胜过千军万马,为国家和人民谋求最大的利益。
樽俎折冲-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