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窥堂

成语拼音

zùo bù kuī táng

坐不窥堂成语解释

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

典故出处

《三国志·魏郑浑传》张孟卓(邈)东平长者,坐不窥堂。”

成语典故

林教授成天在书房中看书,坐不窥堂,啥家务事也不干。

成语造句

他对待学习极其专注,整日埋首书卷,即便周围环境喧闹,也能做到心无旁骛,真可谓坐不窥堂。

成语故事

在汉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董仲舒的学者,他出生于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董仲舒自幼聪慧好学,对知识有着极度的渴望和追求。 董仲舒年少时便立下了宏伟的志向,决心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探寻其中的智慧和真理。他常常将自己关在书房中,日夜苦读,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董仲舒的学问日益精深。他的名声也逐渐传播开来,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求教。然而,董仲舒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声名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专注于学术研究。 有一次,汉武帝刘彻即位后,为了巩固统治,需要招揽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朝廷效力。于是,汉武帝下令各地举荐贤良之士。董仲舒因其卓越的学识和深厚的道德修养,被推荐给了汉武帝。 在与汉武帝的会面中,董仲舒凭借着自己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治国方略和政治主张。他的观点得到了汉武帝的高度赞赏,汉武帝决定重用董仲舒。 然而,即使在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重用后,董仲舒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治学态度和生活作风。他在家中讲学授徒时,总是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即使是在闲暇时光,他也从不随意外出游玩,而是坐在家中的厅堂里,静心思考学问,深入研究经典。 有一天,董仲舒的一位好友前来拜访他。好友在门外等候了许久,都不见董仲舒出来迎接。好友心中感到十分奇怪,便自行走进厅堂。只见董仲舒正端坐在那里,目不斜视,手中拿着书卷,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竟然没有察觉到好友的到来。 好友不禁感叹道:“董兄如此专注于学问,真可谓是坐不窥堂啊!”董仲舒这才回过神来,起身迎接好友,并向好友解释道:“我正在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一时入了神,还望好友见谅。” 董仲舒的这种坐不窥堂的精神,不仅使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专注、勤奋、不懈追求真理的典范。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成功的人士都具备了像董仲舒这样专注和执着的品质。他们能够摒弃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中,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坐不窥堂”这个成语,也正是因为董仲舒的事迹而流传下来,成为了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经典表述。

坐不窥堂-成语图片

坐不窥堂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