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窺堂

成語拼音

zùo bù kuī táng

坐不窺堂成語解釋

端坐不斜視,專心一意。

典故出處

《三國志·魏鄭渾傳》張孟卓(邈)東平長者,坐不窺堂。”

成語典故

林教授成天在書房中看書,坐不窺堂,啥家務事也不幹。

成語造句

他對待學習極其專注,整日埋首書卷,即便周圍環境喧鬧,也能做到心無旁騖,真可謂坐不窺堂。

成語故事

在漢朝時期,有一位名叫董仲舒的學者,他出生於廣川(今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故莊村)。董仲舒自幼聰慧好學,對知識有着極度的渴望和追求。 董仲舒年少時便立下了宏偉的志向,決心深入研究儒家經典,探尋其中的智慧和真理。他常常將自己關在書房中,日夜苦讀,幾乎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隨着時間的推移,董仲舒的學問日益精深。他的名聲也逐漸傳播開來,吸引了衆多學子前來求教。然而,董仲舒並沒有因爲自己的聲名而驕傲自滿,反而更加專注於學術研究。 有一次,漢武帝劉徹即位後,爲了鞏固統治,需要招攬一批有真才實學的人才爲朝廷效力。於是,漢武帝下令各地舉薦賢良之士。董仲舒因其卓越的學識和深厚的道德修養,被推薦給了漢武帝。 在與漢武帝的會面中,董仲舒憑藉着自己對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治國方略和政治主張。他的觀點得到了漢武帝的高度讚賞,漢武帝決定重用董仲舒。 然而,即使在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和重用後,董仲舒依然保持着他一貫的治學態度和生活作風。他在家中講學授徒時,總是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即使是在閒暇時光,他也從不隨意外出遊玩,而是坐在家中的廳堂裏,靜心思考學問,深入研究經典。 有一天,董仲舒的一位好友前來拜訪他。好友在門外等候了許久,都不見董仲舒出來迎接。好友心中感到十分奇怪,便自行走進廳堂。只見董仲舒正端坐在那裏,目不斜視,手中拿着書卷,完全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竟然沒有察覺到好友的到來。 好友不禁感嘆道:“董兄如此專注於學問,真可謂是坐不窺堂啊!”董仲舒這纔回過神來,起身迎接好友,並向好友解釋道:“我正在思考一些重要的問題,一時入了神,還望好友見諒。” 董仲舒的這種坐不窺堂的精神,不僅使他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爲了西漢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爲後人樹立了一個專注、勤奮、不懈追求真理的典範。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成功的人士都具備了像董仲舒這樣專注和執着的品質。他們能夠摒棄外界的干擾和誘惑,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追求的事業中,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坐不窺堂”這個成語,也正是因爲董仲舒的事蹟而流傳下來,成爲了形容一個人專心致志、心無旁騖的經典表述。

坐不窺堂-成語圖片

坐不窺堂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