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剩竹

成语拼音

wǔ chāng shèng zhú

武昌剩竹成语解释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典故出处

《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作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微密,皆此类也。”

成语典故

东晋时期,江西官吏陶侃秉公执法,诚恳待人,在担任武昌太守期间,处处以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十分注重节约,把造船剩下的木屑用作冬天铺在雪上垫路之用,把剩下的竹头做成战船的竹钉又重新用到船上,人民纷纷称赞他。

成语造句

当年的那场学术辩论精彩非凡,学者们你来我往,真可谓是武昌剩竹,展现出了极高的学识和智慧。

成语故事

在东晋时期,有一个名叫陶侃的人,他出身贫寒,但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能,逐步崭露头角。 陶侃在为官期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曾都督八州军事,手握重兵,为东晋的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治理地方也很有一套,重视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勤劳耕作,使得当地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 然而,陶侃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的严谨和勤勉。他做事极为认真,每一件事都要做到尽善尽美。有一次,他在武昌驻守时,工作之余喜欢将一些文牍、奏章等随手写在竹片上。时间一长,这些写满字的竹片堆积如山。 后来,陶侃调离武昌,人们在整理他留下的东西时,发现了这大量的竹片。这些竹片上的内容丰富多样,有他对政务的思考、对军事的见解,还有一些生活琐事的记录。人们惊叹于陶侃的勤奋和细致,这些竹片仿佛是他在武昌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 “武昌剩竹”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它用来形容人十分勤奋,将所写的东西积累起来,就像陶侃留下的那堆积如山的竹片一样。历史上,像陶侃这样勤奋的人还有很多。比如,匡衡凿壁偷光,努力读书;车胤囊萤夜读,刻苦学习。他们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陶侃这种勤奋的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同时,“武昌剩竹”也提醒我们要善于记录和总结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这些积累下来的东西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之,“武昌剩竹”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价值,它激励着我们以勤奋和努力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武昌剩竹-成语图片

武昌剩竹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