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剩竹
成語拼音
- wǔ chāng shèng zhú
武昌剩竹成語解釋
- 比喻尚可備用的材料。
典故出處
- 《晉書·陶侃傳》:“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鹹不解所以。後正會,積雪始晴,聽事前作雪猶溼,於是以屑布地。及桓溫伐蜀,又以侃所貯竹頭作丁(釘)裝船。其綜微密,皆此類也。”
成語典故
- 東晉時期,江西官吏陶侃秉公執法,誠懇待人,在擔任武昌太守期間,處處以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十分注重節約,把造船剩下的木屑用作冬天鋪在雪上墊路之用,把剩下的竹頭做成戰船的竹釘又重新用到船上,人民紛紛稱讚他。
成語造句
- 當年的那場學術辯論精彩非凡,學者們你來我往,真可謂是武昌剩竹,展現出了極高的學識和智慧。
成語故事
- 在東晉時期,有一個名叫陶侃的人,他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能,逐步嶄露頭角。
陶侃在爲官期間,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他曾都督八州軍事,手握重兵,爲東晉的穩定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治理地方也很有一套,重視農業生產,鼓勵百姓勤勞耕作,使得當地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足。
然而,陶侃最爲人所稱道的,是他的嚴謹和勤勉。他做事極爲認真,每一件事都要做到盡善盡美。有一次,他在武昌駐守時,工作之餘喜歡將一些文牘、奏章等隨手寫在竹片上。時間一長,這些寫滿字的竹片堆積如山。
後來,陶侃調離武昌,人們在整理他留下的東西時,發現了這大量的竹片。這些竹片上的內容豐富多樣,有他對政務的思考、對軍事的見解,還有一些生活瑣事的記錄。人們驚歎於陶侃的勤奮和細緻,這些竹片彷彿是他在武昌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
“武昌剩竹”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它用來形容人十分勤奮,將所寫的東西積累起來,就像陶侃留下的那堆積如山的竹片一樣。歷史上,像陶侃這樣勤奮的人還有很多。比如,匡衡鑿壁偷光,努力讀書;車胤囊螢夜讀,刻苦學習。他們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習陶侃這種勤奮的精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全力以赴,認真對待,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同時,“武昌剩竹”也提醒我們要善於記錄和總結自己的經歷和思考,這些積累下來的東西可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發揮重要的作用。
總之,“武昌剩竹”這個成語背後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價值,它激勵着我們以勤奮和努力去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武昌剩竹-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