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屈大申
成语拼音
- xiǎo qū dà shēn
小屈大申成语解释
- 犹言先稍受委屈而后大有作为。
典故出处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隙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杨光以发辉也。”
成语典故
- 三国后期,蜀国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宦官黄皓专权,和陈袛表里为奸。秘书令史绤正忠心耿耿,同时很会周旋。他认为小的地方要忍耐后才能大有作为。刘禅在蜀亡后被押往洛阳,只有绤正舍妻丢子只身去随侍。
成语造句
-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看似他暂时受到了一些委屈,但从长远来看,实则是小屈大申,对他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名为郑国的诸侯国。郑国的国君郑庄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当时,郑国周边还有许多其他的诸侯国,其中与郑国相邻的卫国一直对郑国虎视眈眈。卫国国君一心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时常找机会侵犯郑国。
有一次,卫国纠结了一些小国组成联军,气势汹汹地向郑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郑庄公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并没有惊慌失措。他冷静地分析局势,认为此时不宜与敌人硬拼,决定采取暂时避让的策略。
郑庄公带领郑国军队主动撤退,保存了实力。卫国联军虽然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些小胜利,但他们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郑庄公在撤退后,积极地整顿军队,加强防御,同时暗中观察着卫国联军的动向。
不久后,卫国联军因为内部矛盾和资源消耗等问题,开始出现混乱。郑庄公见时机已到,果断地率领郑国军队发起反击。此时的郑国军队士气高昂,战斗力极强,而卫国联军则疲惫不堪,毫无斗志。
在这场战斗中,郑国军队大获全胜,不仅击退了卫国联军,还收复了之前失去的土地,扩大了自己的疆域。郑庄公通过这次先“小屈”后“大申”的策略,成功地保卫了郑国,使郑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或困难时,有时候暂时的退让和忍耐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更好的时机。正如老子所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郑庄公懂得以退为进,以小的委屈换取最终大的伸展,这种智慧和谋略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境,我们不能一味地蛮干,而是要学会审时度势,灵活运用策略,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就像郑庄公一样,虽然一开始经历了小的挫折和委屈,但最终实现了大的伸展和胜利。
小屈大申-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