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为信
成语拼音
- xǐ mù wéi xìn
徙木为信成语解释
- 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典故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成语典故
-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五十金。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成语造句
- 商鞅为了推行变法,通过徙木为信的方式来树立威信,从而让百姓相信他的承诺和法令。
成语故事
- 在战国末年,秦国商鞅准备实施变法图强政策。然而,他深知要想让新的法令顺利推行,获得百姓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当时的秦国,百姓对于官府的政令常常抱有疑虑和不信任。商鞅明白,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状况,那么他的变法之路将会困难重重。
于是,商鞅想出了一个奇特而巧妙的办法来树立官府的威信。他在秦国都城的南门口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当众宣布:“如果有谁能把这根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赐给他十两黄金。”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都城,人们纷纷前来围观,但却没有人敢上前尝试。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情太过简单,官府不可能真的会给出这么丰厚的赏赐,怀疑这其中是否有诈。
商鞅看到众人的反应,知道他们心中的疑虑仍未消除。于是他再次宣布,将赏赐提高到五十两黄金。
终于,人群中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站了出来,他决定试一试。在众人的注视下,他扛起木头,从南门一步步走向北门。当他到达北门后,商鞅毫不犹豫地兑现了承诺,将五十两黄金赏赐给了他。
这件事情立刻引起了轰动,百姓们开始意识到官府是言出必行的,商鞅通过“徙木为信”成功地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在这之后,商鞅开始正式推行变法。由于有了之前树立起来的威信,百姓们对新的法令也更加愿意接受和遵守。秦国的社会秩序逐渐变得稳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也日益增强。
正如《论语》中所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商鞅深知信用的重要性,通过徙木为信这一举措,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成语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提醒着人们诚信的价值和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徙木为信成为了一个典范,让我们明白只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徙木为信-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