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爲信
成語拼音
- xǐ mù wéi xìn
徙木爲信成語解釋
- 徙:遷移;信:信用。指說到做到,言而有信
典故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有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成語典故
- 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變法,新法公佈以後,爲使人們相信新法一定要執行,商鞅命人在國都南門處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聲明誰搬動到北門就賞五十金。有一個膽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們認爲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成語造句
- 商鞅爲了推行變法,通過徙木爲信的方式來樹立威信,從而讓百姓相信他的承諾和法令。
成語故事
- 在戰國末年,秦國商鞅準備實施變法圖強政策。然而,他深知要想讓新的法令順利推行,獲得百姓的信任是至關重要的。
當時的秦國,百姓對於官府的政令常常抱有疑慮和不信任。商鞅明白,如果不能改變這種狀況,那麼他的變法之路將會困難重重。
於是,商鞅想出了一個奇特而巧妙的辦法來樹立官府的威信。他在秦國都城的南門口豎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並當衆宣佈:“如果有誰能把這根木頭從南門扛到北門,就賞賜給他十兩黃金。”
這個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都城,人們紛紛前來圍觀,但卻沒有人敢上前嘗試。大家都覺得這件事情太過簡單,官府不可能真的會給出這麼豐厚的賞賜,懷疑這其中是否有詐。
商鞅看到衆人的反應,知道他們心中的疑慮仍未消除。於是他再次宣佈,將賞賜提高到五十兩黃金。
終於,人羣中有一個身材魁梧的大漢站了出來,他決定試一試。在衆人的注視下,他扛起木頭,從南門一步步走向北門。當他到達北門後,商鞅毫不猶豫地兌現了承諾,將五十兩黃金賞賜給了他。
這件事情立刻引起了轟動,百姓們開始意識到官府是言出必行的,商鞅通過“徙木爲信”成功地贏得了百姓的信任。
在這之後,商鞅開始正式推行變法。由於有了之前樹立起來的威信,百姓們對新的法令也更加願意接受和遵守。秦國的社會秩序逐漸變得穩定,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軍隊的戰鬥力也日益增強。
正如《論語》中所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商鞅深知信用的重要性,通過徙木爲信這一舉措,爲秦國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成語故事也一直流傳至今,提醒着人們誠信的價值和意義。在歷史的長河中,徙木爲信成爲了一個典範,讓我們明白只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係,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徙木爲信-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