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饿夫

成语拼音

xī shān è fū

西山饿夫成语解释

指不食周粟的伯夷与叔齐

典故出处

《梁书·刘显传》:“之遴尝闻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则西山饿夫、东土黜士,名启施于后世。”

成语典故

商朝末年,孤竹君的长子伯夷在父亲死后坚决不肯继承王位。后来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他也不愿出来为官,感到十分耻辱,就与弟弟叔齐决定不再吃周朝的粮食,两人隐居在首阳山,专门靠吃采山上的野果及野菜,最后饿死在山中。

成语造句

伯夷和叔齐宁愿饿死在首阳山上,成为了西山饿夫,他们这种坚守气节的精神令人敬佩。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太师箕子屡次进谏,纣王却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 当时,有一位名叫伯夷的人,他是商朝的贵族,品性高洁,对纣王的所作所为深感忧虑和不满。他看到商朝的衰败之势已无法挽回,不愿与纣王同流合污,便决定离开朝廷。 伯夷带着弟弟叔齐隐居到了首阳山中,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们采薇而食,坚决不食周粟,以表达对商朝的忠贞和对新政权的抗拒。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但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伯夷和叔齐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 有一天,一位路过的樵夫看到他们饿得奄奄一息,便好心地劝他们:“如今商朝已亡,周朝当兴,你们又何必如此固执呢?”伯夷艰难地抬起头,坚定地说:“我们身为商朝之臣,不能背叛自己的国家和君主,哪怕饿死在这里,也绝不改变初衷。” 最终,伯夷和叔齐在首阳山中饿死,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西山饿夫”。他们的故事流传了下来,被后世的人们所传颂。 正如《史记·伯夷列传》中所记载的那样:“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伯夷和叔齐以他们的坚守和忠贞,展现了一种高尚的品德和不屈的精神。 “西山饿夫”这个成语,正是对他们这种精神的高度概括。它提醒着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抉择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不随波逐流,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而不懈努力。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历史中的一抹亮色,激励着后人在追求正义和真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西山饿夫-成语图片

西山饿夫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