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餓夫

成語拼音

xī shān è fū

西山餓夫成語解釋

指不食周粟的伯夷與叔齊

典故出處

《梁書·劉顯傳》:“之遴嘗聞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則西山餓夫、東土黜士,名啓施於後世。”

成語典故

商朝末年,孤竹君的長子伯夷在父親死後堅決不肯繼承王位。後來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他也不願出來爲官,感到十分恥辱,就與弟弟叔齊決定不再喫周朝的糧食,兩人隱居在首陽山,專門靠喫採山上的野果及野菜,最後餓死在山中。

成語造句

伯夷和叔齊寧願餓死在首陽山上,成爲了西山餓夫,他們這種堅守氣節的精神令人敬佩。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道,終日沉湎於酒色之中,不理朝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太師箕子屢次進諫,紂王卻充耳不聞,依舊我行我素。 當時,有一位名叫伯夷的人,他是商朝的貴族,品性高潔,對紂王的所作所爲深感憂慮和不滿。他看到商朝的衰敗之勢已無法挽回,不願與紂王同流合污,便決定離開朝廷。 伯夷帶着弟弟叔齊隱居到了首陽山中,過着簡樸的生活。他們采薇而食,堅決不食周粟,以表達對商朝的忠貞和對新政權的抗拒。 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的生活越來越艱難,但他們始終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伯夷和叔齊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原則。 有一天,一位路過的樵夫看到他們餓得奄奄一息,便好心地勸他們:“如今商朝已亡,周朝當興,你們又何必如此固執呢?”伯夷艱難地擡起頭,堅定地說:“我們身爲商朝之臣,不能背叛自己的國家和君主,哪怕餓死在這裏,也絕不改變初衷。” 最終,伯夷和叔齊在首陽山中餓死,成爲了人們口中的“西山餓夫”。他們的故事流傳了下來,被後世的人們所傳頌。 正如《史記·伯夷列傳》中所記載的那樣:“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伯夷和叔齊以他們的堅守和忠貞,展現了一種高尚的品德和不屈的精神。 “西山餓夫”這個成語,正是對他們這種精神的高度概括。它提醒着人們,在面對困境和抉擇時,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不隨波逐流,不爲外界的誘惑所動搖。即使在艱難的環境中,也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爲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而不懈努力。他們的故事成爲了歷史中的一抹亮色,激勵着後人在追求正義和真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西山餓夫-成語圖片

西山餓夫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