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千钧
成语拼音
- yī fà qiān jūn
一发千钧成语解释
- 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典故出处
-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成语典故
-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罪了皇帝,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结识了一个老和尚,这位和尚聪明达理,和韩愈很谈得来,而韩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这位和尚往来比较密切,因而外间的人都传说韩愈也相信佛教了。他的朋友孟郊(几道),当时做着尚书,是最信奉佛教的。也为了得罪宪宗皇帝被贬谪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听到人们的传说,说韩愈已经信起佛来,他有点疑惑,因为他知道韩愈是反对信仰最力的人,为此,他特地写了一封信去问韩愈。韩愈接到孟几道的信后,知道他与和尚往来,才引起别人发生了误会,马上回信向孟几道加以解释。而且,韩愈对当时在朝的一班大臣们,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来蛊惑皇帝,大大加以评击。他对皇帝疏远贤人,使儒道坠落,颇为愤慨。信中有这样的话:“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共危如一发引千钧……”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极危险的地步,好像一根头发,系着一千斤重的东西。现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险的事情,往往就拿这句话来形容。这则成语见韩愈给孟尚书书,有:“共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洼以微灭。”之句。
成语造句
-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化解了危机。
成语故事
- 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枚乘的人,他才华横溢,以文辞著称。
当时,吴王刘濞妄图谋反,他广招宾客,扩充势力。枚乘深知吴王此举的危险性,便极力劝阻。枚乘在给吴王的信中写道:“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意思是说,用一根细线系着千钧重的东西,悬挂在极高的地方,下面是深不可测的深渊,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知道这根线即将断裂的危险。他用这样生动的比喻来告诫吴王,谋反之事如同那处于一发千钧之际的细线,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然而,吴王被权力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枚乘的良言相劝。他一意孤行,最终发动了叛乱。但这场叛乱很快就被朝廷平定,吴王也落得了个悲惨的下场。
而枚乘的这一番言论却流传了下来,“一发千钧”这个成语也由此诞生。它形象地表达了形势极其危急的状态,就如同那根承受着千钧重量的细线,随时都有可能断裂。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发千钧的时刻屡见不鲜。在战争中,常常会出现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政治斗争中,也可能会有决定国家命运的紧要关头。这些时刻都需要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果断的决策,稍有迟疑或错误,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就如同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在面对曹操大军的强大压力时,可谓是处于一发千钧的境地。但他们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最终以少胜多,打破了曹操一统天下的美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会遇到各种一发千钧的情况。比如在面对突发的灾难时,人们需要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正确的行动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在工作中遇到紧急的任务或难题时,也需要冷静应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发千钧”这个成语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和危机意识,在关键时刻能够果断地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能轻易放弃,要努力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因为哪怕是在最危急的时刻,也可能会有转机出现。
一发千钧-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