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髮千鈞
成語拼音
- yī fà qiān jūn
一髮千鈞成語解釋
- 發:頭髮;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危險得好象千鈞重量吊在一根頭髮上。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典故出處
- 《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成語典故
- 韓愈,字退之,唐朝鄧州南陽人,是當時的大文豪,主張文以載道之說,以復古爲革命,用散文代替駢文,影響當時及後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勞,他很反對佛教,唐憲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諫阻,得罪了皇帝,被貶到潮州去當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結識了一個老和尚,這位和尚聰明達理,和韓愈很談得來,而韓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這位和尚往來比較密切,因而外間的人都傳說韓愈也相信佛教了。他的朋友孟郊(幾道),當時做着尚書,是最信奉佛教的。也爲了得罪憲宗皇帝被貶謫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後,他也聽到人們的傳說,說韓愈已經信起佛來,他有點疑惑,因爲他知道韓愈是反對信仰最力的人,爲此,他特地寫了一封信去問韓愈。韓愈接到孟幾道的信後,知道他與和尚往來,才引起別人發生了誤會,馬上回信向孟幾道加以解釋。而且,韓愈對當時在朝的一班大臣們,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來蠱惑皇帝,大大加以評擊。他對皇帝疏遠賢人,使儒道墜落,頗爲憤慨。信中有這樣的話:“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共危如一發引千鈞……”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極危險的地步,好像一根頭髮,繫着一千斤重的東西。現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險的事情,往往就拿這句話來形容。這則成語見韓愈給孟尚書書,有:“共危如一發引千鈞,綿綿延延,窪以微滅。”之句。
成語造句
- 在那千鈞一髮的時刻,他毫不猶豫地衝上前去,化解了危機。
成語故事
- 在西漢時期,有一個名叫枚乘的人,他才華橫溢,以文辭著稱。
當時,吳王劉濞妄圖謀反,他廣招賓客,擴充勢力。枚乘深知吳王此舉的危險性,便極力勸阻。枚乘在給吳王的信中寫道:“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意思是說,用一根細線繫着千鈞重的東西,懸掛在極高的地方,下面是深不可測的深淵,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知道這根線即將斷裂的危險。他用這樣生動的比喻來告誡吳王,謀反之事如同那處於一髮千鈞之際的細線,稍有不慎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然而,吳王被權力衝昏了頭腦,根本聽不進枚乘的良言相勸。他一意孤行,最終發動了叛亂。但這場叛亂很快就被朝廷平定,吳王也落得了個悲慘的下場。
而枚乘的這一番言論卻流傳了下來,“一髮千鈞”這個成語也由此誕生。它形象地表達了形勢極其危急的狀態,就如同那根承受着千鈞重量的細線,隨時都有可能斷裂。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髮千鈞的時刻屢見不鮮。在戰爭中,常常會出現關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在政治鬥爭中,也可能會有決定國家命運的緊要關頭。這些時刻都需要人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果斷的決策,稍有遲疑或錯誤,都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就如同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在面對曹操大軍的強大壓力時,可謂是處於一髮千鈞的境地。但他們憑藉着智慧和勇氣,最終以少勝多,打破了曹操一統天下的美夢。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能會遇到各種一髮千鈞的情況。比如在面對突發的災難時,人們需要迅速做出反應,採取正確的行動來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在工作中遇到緊急的任務或難題時,也需要冷靜應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髮千鈞”這個成語提醒着我們,要時刻保持警覺和危機意識,在關鍵時刻能夠果斷地做出正確的選擇。同時,也讓我們明白,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能輕易放棄,要努力尋找突破困境的方法,因爲哪怕是在最危急的時刻,也可能會有轉機出現。
一髮千鈞-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