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成语拼音
- chéng xìng ér lái,bài xìng ér guī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成语解释
- 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典故出处
-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成语典故
-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生性高傲,行为豪放不拘,他辞官隐居在山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在一个雪后月夜里,他喝酒赏景觉得少了琴声,就命仆人开船连夜赶往戴逵处,拂晓时却说自己只是兴起才来,现在兴致没了就该回去。
成语造句
- 他原本计划好好游玩一番,没成想遇到了很多糟心的事情,结果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成语故事
- 在东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王徽之,他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生性豪放洒脱,不拘小节,常常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有一次,王徽之居住在山阴。一天夜晚,天降大雪,王徽之半夜醒来,推开窗户,看到外面一片洁白,皎洁的月光映照在雪地上,宛如白昼。如此美景让王徽之兴致大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戴逵是当时一位著名的画家和音乐家,住在剡县。王徽之心想,如此良辰美景,若是能与好友一同欣赏,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于是,他立刻吩咐仆人准备船只,连夜乘船前往剡县去拜访戴逵。
王徽之带着仆人乘船在寒冷的江面上行驶,一路上,他心中满是对与好友相聚的期待。经过一夜的艰苦航行,终于在第二天清晨快要到达戴逵的家。然而,就在这时,王徽之却突然让仆人掉转船头,返回山阴。仆人十分不解,问他为什么好不容易到了却又不进去。王徽之笑着说:“我本是趁着一时的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已尽,自然就回去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王徽之这种率性而为的行为,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典型体现。他不在乎结果,只在乎过程中的兴致和感受。这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在当时被很多人所赞赏和效仿。
王徽之的故事也被后世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符号。他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雅士们追求自由、不拘一格的精神风貌。在历史的长河中,像王徽之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人生的传奇,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启示。而“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个成语,也因此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和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的描述,更是一种对人生态度的诠释,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当下的兴致和感受,不必过于执着于结果和目的。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