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

成语拼音

yī yán jiǔ dǐng

一言九鼎成语解释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典故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成语典故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成语造句

他平时为人正直,做事靠谱,所以在大家心中很有威望,说出的话也能一言九鼎。

成语故事

在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崛起,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当时赵国的蔺相如因完璧归赵一事,被赵王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赵王十分害怕秦国的威势,但又不得不去。蔺相如便陪同赵王前往。在宴会上,秦王依仗自己的强大,屡次对赵王进行羞辱。蔺相如毫不畏惧,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维护了赵王的尊严。 渑池之会后,赵王回到赵国,对蔺相如更是倍加赞赏,封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服,认为自己身为赵国的大将,久经沙场,战功赫赫,而蔺相如仅凭口舌之利就爬到了自己头上,于是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此事后,便尽量避免与廉颇见面。他的门客们对此感到不理解,纷纷询问缘由。蔺相如说:“秦王那样强大,我都敢在他的朝廷上斥责他,难道我会怕廉颇将军吗?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发兵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将军两人在。若我们两人不和,就会给秦国可乘之机。我之所以对廉颇将军退让,是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面,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啊。” 蔺相如的这番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深感羞愧。他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和蔺相如的宽广胸怀。于是,廉颇亲自脱去上衣,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上请罪。他对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没想到先生您如此宽容大量,我真是无地自容啊!”蔺相如赶忙扶起廉颇,两人从此结为刎颈之交。 此后,蔺相如和廉颇齐心协力,共同保卫赵国,使得赵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稳定和安宁。而蔺相如一言九鼎的风范,以及他为了国家利益而不惜放下个人恩怨的高尚品德,也成为了千古佳话,被后人传颂和敬仰。在历史的长河中,像蔺相如这样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先的人,始终闪耀着光芒,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守正义,顾全大局。 这正是“一言九鼎”的力量,它不仅仅是言语上的分量,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的体现,一种能够为了更高的目标和更伟大的利益而舍弃个人成见的胸怀和气度。

一言九鼎-成语图片

一言九鼎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