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

成语拼音

yī míng jīng rén

一鸣惊人成语解释

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典故出处

《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成语典故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成语造句

他平时默默努力,关键时刻发挥出色,最终一鸣惊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楚庄王即位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酒色,还下令不许大臣们进谏,否则就会有杀身之祸。就这样过了三年,楚国的政事荒废,国力也逐渐衰落。 大臣伍举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决定冒死进谏。有一天,伍举来到王宫,对楚庄王说:“大王,我听说有一种鸟,它栖息在南方的山上,三年来都不飞翔,也不鸣叫,请问这是什么鸟呢?”楚庄王一听就明白了伍举的意思,他笑着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伍举听了,知道楚庄王心中还是有志向的,便放心地退下了。 然而,楚庄王并没有立刻改变自己的行为,依旧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又过了一段时间,大臣苏从也忍不住了,他不顾楚庄王的禁令,进宫直言进谏,甚至以死相逼,恳请楚庄王振作起来。楚庄王终于被苏从的忠诚和勇气所打动,他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从那以后,楚庄王开始奋发图强,他罢免了那些无能的官员,提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加强军事训练。同时,他还出兵平定了一些叛乱,使楚国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在楚庄王的治理下,楚国的国力日益强盛。他带领军队攻打郑国,郑国抵挡不住,只得向楚国求和。接着,楚庄王又在邲之战中打败了强大的晋国,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楚庄王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鸣惊人”这个成语。他前期看似碌碌无为,实则是在暗中观察和思考,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他便展现出惊人的才能和决心,带领楚国走向辉煌。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不要轻视那些暂时默默无闻的人,也许他们正在积蓄力量,等待着一飞冲天的时刻。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也能像楚庄王一样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成语图片

一鸣惊人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