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驚人

成語拼音

yī míng jīng rén

一鳴驚人成語解釋

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典故出處

《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成語典故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沈迷於酒色,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污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亡的邊緣。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爲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諫。其實齊威王室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于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計策,準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有一天,淳于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爲陳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其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名叫,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諷刺自己,向那隻大鳥一樣,身爲一國之尊,卻毫無作爲,只知道享樂。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沈吟了一會兒之後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于髡說:“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衝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就會驚動衆人,你慢慢等着瞧吧!”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充滿蓬勃的朝氣。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爲,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所以後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爲。

成語造句

他平時默默努力,關鍵時刻發揮出色,最終一鳴驚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的國君楚莊王即位後,很長一段時間裏都不理朝政,整日沉迷於酒色,還下令不許大臣們進諫,否則就會有殺身之禍。就這樣過了三年,楚國的政事荒廢,國力也逐漸衰落。 大臣伍舉實在看不下去了,他決定冒死進諫。有一天,伍舉來到王宮,對楚莊王說:“大王,我聽說有一種鳥,它棲息在南方的山上,三年來都不飛翔,也不鳴叫,請問這是什麼鳥呢?”楚莊王一聽就明白了伍舉的意思,他笑着說:“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伍舉聽了,知道楚莊王心中還是有志向的,便放心地退下了。 然而,楚莊王並沒有立刻改變自己的行爲,依舊過着荒淫無度的生活。又過了一段時間,大臣蘇從也忍不住了,他不顧楚莊王的禁令,進宮直言進諫,甚至以死相逼,懇請楚莊王振作起來。楚莊王終於被蘇從的忠誠和勇氣所打動,他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從那以後,楚莊王開始奮發圖強,他罷免了那些無能的官員,提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加強軍事訓練。同時,他還出兵平定了一些叛亂,使楚國的局勢逐漸穩定下來。 在楚莊王的治理下,楚國的國力日益強盛。他帶領軍隊攻打鄭國,鄭國抵擋不住,只得向楚國求和。接着,楚莊王又在邲之戰中打敗了強大的晉國,成爲了中原的霸主。 楚莊王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鳴驚人”這個成語。他前期看似碌碌無爲,實則是在暗中觀察和思考,等待時機。一旦時機成熟,他便展現出驚人的才能和決心,帶領楚國走向輝煌。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不要輕視那些暫時默默無聞的人,也許他們正在積蓄力量,等待着一飛沖天的時刻。同時,我們自己也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相信終有一天,我們也能像楚莊王一樣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成語圖片

一鳴驚人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