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功赎罪
成语拼音
- yǐ gōng shú zuì
以功赎罪成语解释
- 赎:抵偿。用功劳抵消罪过
典故出处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凌统传》:“以功赎罪。”
成语典故
-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任命凌统为破贼都尉,让他与张异领兵攻打麻屯。将领陈勤固执傲慢,看不起凌统,于是百般羞辱他。凌统忍无可忍就杀了他。在攻打麻屯的战斗中,凌统立下大功,班师回朝,他向孙权负荆请罪,孙权让他以功赎罪。
成语造句
-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做了很多好事,希望能够以功赎罪,弥补曾经犯下的过错。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一位名叫李浩的将军。李浩自幼习武,有着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当时,国家边境时常遭到敌国的侵扰,百姓生活不得安宁。李浩临危受命,率领着军队前往边境抵御外敌。在一场激烈的战役中,李浩凭借着他的智慧和勇敢,成功地击退了敌国的进攻,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一次庆功宴上,李浩却因一时疏忽,酒后失言,得罪了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这位大臣怀恨在心,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诬陷李浩有谋反之心。皇帝听信了谗言,一怒之下,将李浩打入大牢,准备治他的罪。
李浩的亲朋好友们得知此事后,纷纷为他求情。其中一位智者对皇帝说:“陛下,李浩将军曾经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此次虽有错,但可否让他以功赎罪?”皇帝听后,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李浩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心中也有所动摇。
最终,皇帝决定给李浩一个机会。他让李浩戴罪立功,再次率领军队出征,去平定国内的一场叛乱。李浩深知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他感激涕零,发誓一定要将功赎罪。
李浩带领着军队日夜兼程,奔赴叛乱之地。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李浩成功地平定了叛乱,拯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
当李浩带着胜利的消息回到京城时,皇帝亲自迎接他,并当众宣布赦免他的罪行。李浩感激涕零,从此更加忠心耿耿地为国家效力。
从那以后,李浩将军的事迹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纷纷称赞他是一位有勇有谋、知错能改的英雄。而“以功赎罪”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它提醒着人们,一个人即使犯了错误,但只要他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功绩来弥补过错,依然可以获得原谅和认可。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都曾以功赎罪,为自己赢得了新的机会和尊重。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要勇于面对错误,努力去改正和弥补,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功赎罪-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