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功贖罪
成語拼音
- yǐ gōng shú zuì
以功贖罪成語解釋
- 贖:抵償。用功勞抵消罪過
典故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淩統傳》:“以功贖罪。”
成語典故
-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任命淩統爲破賊都尉,讓他與張異領兵攻打麻屯。將領陳勤固執傲慢,看不起淩統,於是百般羞辱他。淩統忍無可忍就殺了他。在攻打麻屯的戰鬥中,淩統立下大功,班師回朝,他向孫權負荊請罪,孫權讓他以功贖罪。
成語造句
- 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做了很多好事,希望能夠以功贖罪,彌補曾經犯下的過錯。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名叫李浩的將軍。李浩自幼習武,有着非凡的勇氣和軍事才能。
當時,國家邊境時常遭到敵國的侵擾,百姓生活不得安寧。李浩臨危受命,率領着軍隊前往邊境抵禦外敵。在一場激烈的戰役中,李浩憑藉着他的智慧和勇敢,成功地擊退了敵國的進攻,爲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然而,在一次慶功宴上,李浩卻因一時疏忽,酒後失言,得罪了一位位高權重的大臣。這位大臣懷恨在心,在皇帝面前進讒言,誣陷李浩有謀反之心。皇帝聽信了讒言,一怒之下,將李浩打入大牢,準備治他的罪。
李浩的親朋好友們得知此事後,紛紛爲他求情。其中一位智者對皇帝說:“陛下,李浩將軍曾經爲國家立下汗馬功勞,此次雖有錯,但可否讓他以功贖罪?”皇帝聽後,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李浩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以及爲國家做出的巨大貢獻,心中也有所動搖。
最終,皇帝決定給李浩一個機會。他讓李浩戴罪立功,再次率領軍隊出征,去平定國內的一場叛亂。李浩深知這是自己唯一的機會,他感激涕零,發誓一定要將功贖罪。
李浩帶領着軍隊日夜兼程,奔赴叛亂之地。在戰場上,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展現出了無比的勇氣和決心。經過一番艱苦的戰鬥,李浩成功地平定了叛亂,拯救了無數百姓的生命。
當李浩帶着勝利的消息回到京城時,皇帝親自迎接他,並當衆宣佈赦免他的罪行。李浩感激涕零,從此更加忠心耿耿地爲國家效力。
從那以後,李浩將軍的事蹟在民間流傳開來,人們紛紛稱讚他是一位有勇有謀、知錯能改的英雄。而“以功贖罪”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它提醒着人們,一個人即使犯了錯誤,但只要他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功績來彌補過錯,依然可以獲得原諒和認可。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人都曾以功贖罪,爲自己贏得了新的機會和尊重。他們的故事激勵着後人,要勇於面對錯誤,努力去改正和彌補,爲社會和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以功贖罪-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