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为瑱

成语拼音

yǐ guī wéi tiàn

以规为瑱成语解释

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典故出处

《国语·楚语上》:“赖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楚灵王公子围篡位成功后,大肆攻打齐国与赖国,对内对看不顺眼的人就处死,还大肆建造豪华宫殿。子张向楚灵王进谏,希望做一个贤明的君主,楚灵王说他的进谏只能当作瑱塞耳。子张说如果以规为瑱还不如用犀角和象牙。

成语造句

不要总是对他人的意见充耳不闻,把那些善意的提醒当作耳旁风,否则就如同以规为瑱,最终会自食恶果。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叫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虽然有着一定的治国才能,但他却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而对于那些直言进谏的大臣们,他常常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反感。 当时,卫国中有一位大臣名叫史鰌,他是一个正直且有智慧的人。史鰌看到卫灵公的这种行为,深知长此以往会对国家造成严重的危害。于是,他多次冒死进谏,希望卫灵公能够改掉这个缺点,广纳忠言,以更好地治理国家。然而,卫灵公却对史鰌的谏言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 史鰌对此深感忧虑和无奈,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有一次,在朝廷上,史鰌再次当着众人的面直言不讳地指出卫灵公的错误,并且言辞恳切地劝说他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喜好。卫灵公听后十分恼怒,他觉得史鰌这是在故意让他难堪,让他在大臣们面前丢面子。 但是,史鰌并没有因为卫灵公的愤怒而退缩,他依然坚定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最后,卫灵公气急败坏地对史鰌说:“你不要再多言了,你的话对我来说就像是把规则当作塞耳的玉瑱一样,我根本不想听!” 然而,史鰌并没有因此而怨恨卫灵公,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尽管卫灵公不理解他的苦心,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不久之后,史鰌病重,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在临终前,他把自己的儿子叫到床前,对他说:“我一生都在为国家尽力,虽然国君不喜欢听我的谏言,但我无愧于心。我死后,你要继续为国家效力,不要因为国君的态度而放弃自己的责任。”说完这些话,史鰌就闭上了眼睛。 史鰌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为卫国的发展和繁荣而努力。而卫灵公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对史鰌的忠诚和正直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卫灵公最终没有完全改掉自己的缺点,但史鰌的事迹却被后人铭记。他那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直言进谏的精神,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以规为瑱”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下来,用来形容那些把规则当作耳饰,不愿意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人。它提醒着人们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固执己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以规为瑱-成语图片

以规为瑱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