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

成语拼音

yǐ mào qǔ rén

以貌取人成语解释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典故出处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成语典故

出处《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成语造句

不能只通过外表就对他人妄下判断,以貌取人是很不可取的行为。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澹台灭明的人。他自幼聪慧好学,但由于相貌有些奇特,不太符合当时人们对于俊美的标准,所以常常被人忽视和轻视。 澹台灭明一心向学,渴望能拜得良师,求得真知。他听闻孔子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大贤,便不远千里去拜见孔子,希望能成为孔子的弟子。然而,当孔子第一次见到澹台灭明时,却因他的外貌而有些不以为意,只是勉强收下了他。 成为孔子弟子后的澹台灭明,并没有因为孔子最初的态度而心生不满或懈怠。他依旧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才能。他游历各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道德观念广泛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澹台灭明的才华和品德逐渐展现出来。他以自己的行动和智慧,赢得了众多人的尊重和敬仰。他所到之处,人们无不为他的学识和品德所折服,对他赞誉有加。 孔子后来也意识到了自己当初以貌取人的错误,他感慨地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灭明。”意思是,我因为一个人的言辞而判断他,在宰予这里犯了错误;因为一个人的外貌而判断他,在澹台灭明这里犯了大错啊。 澹台灭明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证明了,一个人的价值绝不能仅仅凭借外貌来评判。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的一个典范,提醒着人们不要轻易地以貌取人,而应该深入地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才能。正如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们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应该用心去感受和发现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因为以貌取人而错失许多优秀的人才和珍贵的机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许多像澹台灭明这样的人,他们或许一开始不被看好,但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我们应当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教训,学会用更加客观和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之处和价值。

以貌取人-成语图片

以貌取人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