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規爲瑱

成語拼音

yǐ guī wéi tiàn

以規爲瑱成語解釋

規:規勸;瑱:古人冠冕上垂在兩側以塞耳的玉。把規勸的話當作塞耳的瑱。比喻不聽別人的規勸。

典故出處

《國語·楚語上》:“賴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盡乎!其又以規爲瑱也。”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楚靈王公子圍篡位成功後,大肆攻打齊國與賴國,對內對看不順眼的人就處死,還大肆建造豪華宮殿。子張向楚靈王進諫,希望做一個賢明的君主,楚靈王說他的進諫只能當作瑱塞耳。子張說如果以規爲瑱還不如用犀角和象牙。

成語造句

不要總是對他人的意見充耳不聞,把那些善意的提醒當作耳旁風,否則就如同以規爲瑱,最終會自食惡果。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衛國。衛國的國君衛靈公雖然有着一定的治國才能,但他卻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喜歡聽阿諛奉承的話,而對於那些直言進諫的大臣們,他常常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反感。 當時,衛國中有一位大臣名叫史鰌,他是一個正直且有智慧的人。史鰌看到衛靈公的這種行爲,深知長此以往會對國家造成嚴重的危害。於是,他多次冒死進諫,希望衛靈公能夠改掉這個缺點,廣納忠言,以更好地治理國家。然而,衛靈公卻對史鰌的諫言充耳不聞,依然我行我素。 史鰌對此深感憂慮和無奈,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職責。有一次,在朝廷上,史鰌再次當着衆人的面直言不諱地指出衛靈公的錯誤,並且言辭懇切地勸說他要以國家的利益爲重,不能只顧及自己的喜好。衛靈公聽後十分惱怒,他覺得史鰌這是在故意讓他難堪,讓他在大臣們面前丟面子。 但是,史鰌並沒有因爲衛靈公的憤怒而退縮,他依然堅定地表達着自己的觀點。最後,衛靈公氣急敗壞地對史鰌說:“你不要再多言了,你的話對我來說就像是把規則當作塞耳的玉瑱一樣,我根本不想聽!” 然而,史鰌並沒有因此而怨恨衛靈公,他知道自己的責任是爲了國家和人民。儘管衛靈公不理解他的苦心,但他依然堅守着自己的信念。 不久之後,史鰌病重,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在臨終前,他把自己的兒子叫到牀前,對他說:“我一生都在爲國家盡力,雖然國君不喜歡聽我的諫言,但我無愧於心。我死後,你要繼續爲國家效力,不要因爲國君的態度而放棄自己的責任。”說完這些話,史鰌就閉上了眼睛。 史鰌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遺志,繼續爲衛國的發展和繁榮而努力。而衛靈公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也逐漸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並且對史鰌的忠誠和正直有了新的認識。 雖然衛靈公最終沒有完全改掉自己的缺點,但史鰌的事蹟卻被後人銘記。他那種以國家利益爲重,不顧個人安危,直言進諫的精神,成爲了人們學習的榜樣。“以規爲瑱”這個成語也因此流傳下來,用來形容那些把規則當作耳飾,不願意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人。它提醒着人們要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不能固執己見,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走向成功。

以規爲瑱-成語圖片

以規爲瑱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