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恃无恐
成语拼音
- yǒu shì wú kǒng
有恃无恐成语解释
- 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典故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成语典故
- 出处《左传 俗公二十六年》春秋时,中原霸主齐桓公死后,他的儿子齐孝公继承了王位。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夏天,鲁国遭到了严重的灾荒,齐孝公乘人之危,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去讨伐鲁国。鲁僖公得知消息,知道鲁军无法和齐军对抗,便派大夫展喜带着牛羊、酒食去稿劳齐军。这时,齐孝公的军队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日夜兼程,在齐鲁边界上遇到了齐孝公。展喜对齐孝公说;“我们鲁国的君王听说大王亲自到我国,特地派我前来慰劳贵军。”“你们鲁国人感到害伯了吗?”齐孝公傲慢他说。展喜是个能言善辩的人,他不卑不亢地回答说:“那些没有见识的人可能有些害伯,但我们鲁国的国君和大臣们却一点也不害怕。”’齐孝公听了,轻蔑他说:“你们鲁国国库空虚,老百姓家中缺粮,地里没有庄稼,连青草也看不到,你们凭什么不感到害怕呢?”展喜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他说:“我们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遗命。当初,我们鲁国的祖先周公和齐国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协力地辅助成王,废寝忘食地治理国事,终于使天下大治。成王对他俩十分感激,让他俩立下盟誓,告诫后代的子子孙孙,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这都是有案可稽的: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友好,大王您怎么会贸然废弃祖先盟约,进攻我们鲁国呢?我们正是依仗着这一点,才不害怕。”齐孝公听了,感到展喜的活很有道理,就打消了讨伐的念头,班师回国了。
成语造句
- 他因为背后有强大的势力支持,所以做起事来总是有恃无恐,完全不考虑后果。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鲁国的权势逐渐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这三家大夫所掌控。他们的势力不断扩张,甚至有时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
鲁襄公十一年,季孙氏公然违背周礼,私自建造了一座和鲁国国君宫殿规模差不多的城池,这引起了其他大夫和一些有识之士的不满和担忧。
其中,大夫臧武仲就对季孙氏的行为深感忧虑,他认为季孙氏这样肆意妄为,迟早会给鲁国带来大乱。而季孙氏却依仗着自己强大的势力,根本不把他人的意见和担忧当回事,依然我行我素。
不久之后,季孙氏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实施了一系列不合理的政策和举动,进一步激化了与其他势力之间的矛盾。臧武仲多次向鲁国国君进言,希望国君能够采取措施制止季孙氏的行为,但鲁国国君却因为忌惮季孙氏的势力而犹豫不决。
季孙氏见国君都不敢轻易对自己怎么样,越发变得有恃无恐。他不仅不收敛自己的行为,反而变本加厉地扩张势力,甚至开始干预鲁国的朝政。其他两家大夫孟孙氏和叔孙氏见状,也纷纷效仿,使得鲁国的政治局势变得更加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内人心惶惶,社会秩序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百姓们对季孙氏等大夫的专横跋扈极为不满,纷纷呼吁恢复鲁国的正常秩序。然而,季孙氏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权势之中,继续为所欲为。
直到后来,鲁国的局势终于失控,引发了一系列的内乱和争斗。而季孙氏也因为自己的有恃无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的势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鲁国也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和混乱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依仗着某种优势或权势而肆意妄为,不懂得收敛和约束自己,最终必然会自食恶果。就像季孙氏,因为有恃无恐而失去了应有的理智和判断力,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为一时的得意或优势而忘乎所以,要懂得居安思危,谨慎行事。同时,对于那些仗势欺人的行为,我们也应该坚决予以抵制,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有恃无恐-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