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恃無恐
成語拼音
- yǒu shì wú kǒng
有恃無恐成語解釋
- 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爲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
典故出處
- 《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成語典故
- 出處《左傳 俗公二十六年》春秋時,中原霸主齊桓公死後,他的兒子齊孝公繼承了王位。魯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夏天,魯國遭到了嚴重的災荒,齊孝公乘人之危,親率大軍,浩浩蕩蕩地向東進發,去討伐魯國。魯僖公得知消息,知道魯軍無法和齊軍對抗,便派大夫展喜帶着牛羊、酒食去稿勞齊軍。這時,齊孝公的軍隊還沒有進入魯國國境,展喜日夜兼程,在齊魯邊界上遇到了齊孝公。展喜對齊孝公說;“我們魯國的君王聽說大王親自到我國,特地派我前來慰勞貴軍。”“你們魯國人感到害伯了嗎?”齊孝公傲慢他說。展喜是個能言善辯的人,他不卑不亢地回答說:“那些沒有見識的人可能有些害伯,但我們魯國的國君和大臣們卻一點也不害怕。”’齊孝公聽了,輕蔑他說:“你們魯國國庫空虛,老百姓家中缺糧,地裏沒有莊稼,連青草也看不到,你們憑什麼不感到害怕呢?”展喜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他說:“我們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遺命。當初,我們魯國的祖先周公和齊國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協力地輔助成王,廢寢忘食地治理國事,終於使天下大治。成王對他倆十分感激,讓他倆立下盟誓,告誡後代的子子孫孫,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這都是有案可稽的:我們的祖先是這樣友好,大王您怎麼會貿然廢棄祖先盟約,進攻我們魯國呢?我們正是依仗着這一點,纔不害怕。”齊孝公聽了,感到展喜的活很有道理,就打消了討伐的念頭,班師回國了。
成語造句
- 他因爲背後有強大的勢力支持,所以做起事來總是有恃無恐,完全不考慮後果。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魯國的權勢逐漸被季孫氏、孟孫氏和叔孫氏這三家大夫所掌控。他們的勢力不斷擴張,甚至有時不把魯國國君放在眼裏。
魯襄公十一年,季孫氏公然違背周禮,私自建造了一座和魯國國君宮殿規模差不多的城池,這引起了其他大夫和一些有識之士的不滿和擔憂。
其中,大夫臧武仲就對季孫氏的行爲深感憂慮,他認爲季孫氏這樣肆意妄爲,遲早會給魯國帶來大亂。而季孫氏卻依仗着自己強大的勢力,根本不把他人的意見和擔憂當回事,依然我行我素。
不久之後,季孫氏又在自己的封地裏實施了一系列不合理的政策和舉動,進一步激化了與其他勢力之間的矛盾。臧武仲多次向魯國國君進言,希望國君能夠採取措施制止季孫氏的行爲,但魯國國君卻因爲忌憚季孫氏的勢力而猶豫不決。
季孫氏見國君都不敢輕易對自己怎麼樣,越發變得有恃無恐。他不僅不收斂自己的行爲,反而變本加厲地擴張勢力,甚至開始干預魯國的朝政。其他兩家大夫孟孫氏和叔孫氏見狀,也紛紛效仿,使得魯國的政治局勢變得更加混亂。
在這種情況下,魯國國內人心惶惶,社會秩序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百姓們對季孫氏等大夫的專橫跋扈極爲不滿,紛紛呼籲恢復魯國的正常秩序。然而,季孫氏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權勢之中,繼續爲所欲爲。
直到後來,魯國的局勢終於失控,引發了一系列的內亂和爭鬥。而季孫氏也因爲自己的有恃無恐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的勢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魯國也陷入了長期的動盪和混亂之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依仗着某種優勢或權勢而肆意妄爲,不懂得收斂和約束自己,最終必然會自食惡果。就像季孫氏,因爲有恃無恐而失去了應有的理智和判斷力,導致了嚴重的後果。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因爲一時的得意或優勢而忘乎所以,要懂得居安思危,謹慎行事。同時,對於那些仗勢欺人的行爲,我們也應該堅決予以抵制,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有恃無恐-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