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
成语拼音
- yù jiā zhī zuì
欲加之罪成语解释
- 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典故出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晋献公宠信骊姬造成申生自杀,重耳与夷吾出逃,国内大乱。夷吾借助秦穆公的兵力回国继位,他对曾经杀死两位国君的里克采取拉拢的策略,又担心他会谋反,就赐死他。里克自知罪责难逃,说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成语造句
- 他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却被人无端指责,这完全是欲加之罪。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名为晋国。当时晋国的国君是晋献公,他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儿子名叫重耳。
重耳为人宽厚仁义,很受百姓的爱戴。然而,晋献公却听信了宠妃骊姬的谗言,对重耳产生了怀疑和猜忌。骊姬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国君之位,于是处心积虑地想要除掉重耳。
她不断地在晋献公面前说重耳的坏话,编造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晋献公在骊姬的蛊惑下,渐渐地对重耳失去了信任。终于有一天,晋献公决定要对重耳采取行动。
他没有经过任何实质性的调查和审讯,就直接宣布重耳犯了大罪。重耳得知消息后,深知自己处境危险,无奈之下只好逃离晋国。他带着一些忠心耿耿的随从,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
在流亡的过程中,重耳历经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他曾饿到向村民讨饭,也曾被其他国家轻视和驱赶。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凭借着自己的坚韧和智慧,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而晋献公因为轻信骊姬的话,对重耳欲加之罪,导致了晋国国内局势的动荡。百姓们对晋献公的做法感到不满和失望,国家也因此陷入了混乱之中。
多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等诸侯的帮助下,终于回到晋国,成为了一代明君晋文公。他励精图治,使晋国变得日益强大。
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欲加之罪”的危害。当人们无端地给他人强加罪名时,不仅会伤害到无辜的人,也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它提醒着我们要保持理性和公正,不要轻易被谗言和虚假信息所迷惑,以免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为。只有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和事物,我们才能避免陷入“欲加之罪”的误区,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欲加之罪-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