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

成語拼音

yù jiā zhī zuì

欲加之罪成語解釋

要想加罪於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典故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十年》:“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晉獻公寵信驪姬造成申生自殺,重耳與夷吾出逃,國內大亂。夷吾藉助秦穆公的兵力回國繼位,他對曾經殺死兩位國君的裏克採取拉攏的策略,又擔心他會謀反,就賜死他。裏克自知罪責難逃,說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成語造句

他一直兢兢業業地工作,卻被人無端指責,這完全是欲加之罪。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晉國。當時晉國的國君是晉獻公,他有一個非常出色的兒子名叫重耳。 重耳爲人寬厚仁義,很受百姓的愛戴。然而,晉獻公卻聽信了寵妃驪姬的讒言,對重耳產生了懷疑和猜忌。驪姬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承國君之位,於是處心積慮地想要除掉重耳。 她不斷地在晉獻公面前說重耳的壞話,編造各種莫須有的罪名。晉獻公在驪姬的蠱惑下,漸漸地對重耳失去了信任。終於有一天,晉獻公決定要對重耳採取行動。 他沒有經過任何實質性的調查和審訊,就直接宣佈重耳犯了大罪。重耳得知消息後,深知自己處境危險,無奈之下只好逃離晉國。他帶着一些忠心耿耿的隨從,開始了漫長的流亡生涯。 在流亡的過程中,重耳歷經了無數的艱難困苦。他曾餓到向村民討飯,也曾被其他國家輕視和驅趕。但他始終沒有放棄,憑藉着自己的堅韌和智慧,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而晉獻公因爲輕信驪姬的話,對重耳欲加之罪,導致了晉國國內局勢的動盪。百姓們對晉獻公的做法感到不滿和失望,國家也因此陷入了混亂之中。 多年後,重耳在秦穆公等諸侯的幫助下,終於回到晉國,成爲了一代明君晉文公。他勵精圖治,使晉國變得日益強大。 這個故事深刻地反映了“欲加之罪”的危害。當人們無端地給他人強加罪名時,不僅會傷害到無辜的人,也會給自己和社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它提醒着我們要保持理性和公正,不要輕易被讒言和虛假信息所迷惑,以免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爲。只有以客觀、真實的態度去對待他人和事物,我們才能避免陷入“欲加之罪”的誤區,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欲加之罪-成語圖片

欲加之罪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