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类拔萃

成语拼音

chū lèi bá cuì

出类拔萃成语解释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典故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成语典故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是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古代的伯夷、伊尹同孔子差不多吧?”  孟子说:“孔子的学生有若曾这样说过:‘凡是同类的都可以相比较,如麒麟同其他走兽比,凤凰同其他飞鸟比,泰山同其他丘陵比,河海同水洼细流比,而前者都远远超过了后者。圣人和其他人也是同类,但圣人已远远超出、高过其他人了(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了。”。

成语造句

他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努力钻研,最终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了同行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齐国。齐国有一位年轻的学者,名叫公孙丑。 公孙丑勤奋好学,一心想要在学问上有所建树。有一天,他听闻邻国的一位学者名声大噪,其才华和学识远超众人,心中十分羡慕。于是,他便去请教自己的老师孟子:“老师,您说像伯夷、伊尹这样的人,他们是不是可以称得上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呢?” 孟子微笑着回答道:“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孟子通过列举历史上的几位圣人,向公孙丑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杰出人物。 接着,孟子又说道:“而伯夷和伊尹固然优秀,但他们也只是在某一方面表现得出类拔萃。而孔子则不同,他能够集众家之长,融会贯通,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公孙丑听后,若有所思。 孟子继续教导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都有着各自的才华和优点,但真正能够做到出类拔萃的人,不仅要有卓越的才能,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他们能够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引领时代的人物。” 公孙丑深受启发,从此更加努力地钻研学问,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他明白,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就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而要不断追求进步和卓越。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孙丑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名声也渐渐传播开来。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出类拔萃。而他也始终铭记着孟子的教导,将其作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指引。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公孙丑这样努力追求出类拔萃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让更多的人去追求卓越,成为那个在人群中出类拔萃的存在。我们也应该以这些人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在自己的领域中绽放光彩,成为那个能够引领时代的出类拔萃之人。

出类拔萃-成语图片

出类拔萃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