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類拔萃
成語拼音
- chū lèi bá cuì
出類拔萃成語解釋
- 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爲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爲聚集。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典故出處
- 《孟子·公孫丑上》:“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成語典故
- 孟子,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學生。他繼承了孔子的學說,是戰國時期的偉大思想家、教育家。 有一天,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問孟子:“老師,古代的伯夷、伊尹同孔子差不多吧?” 孟子說:“孔子的學生有若曾這樣說過:‘凡是同類的都可以相比較,如麒麟同其他走獸比,鳳凰同其他飛鳥比,泰山同其他丘陵比,河海同水窪細流比,而前者都遠遠超過了後者。聖人和其他人也是同類,但聖人已遠遠超出、高過其他人了(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有人類以來,沒有人比孔子更偉大了。”。
成語造句
- 他在自己的領域不斷努力鑽研,最終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爲了同行中出類拔萃的人物。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齊國。齊國有一位年輕的學者,名叫公孫丑。
公孫丑勤奮好學,一心想要在學問上有所建樹。有一天,他聽聞鄰國的一位學者名聲大噪,其才華和學識遠超衆人,心中十分羨慕。於是,他便去請教自己的老師孟子:“老師,您說像伯夷、伊尹這樣的人,他們是不是可以稱得上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呢?”
孟子微笑着回答道:“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智,譬則巧也;聖,譬則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孟子通過列舉歷史上的幾位聖人,向公孫丑闡述了不同類型的傑出人物。
接着,孟子又說道:“而伯夷和伊尹固然優秀,但他們也只是在某一方面表現得出類拔萃。而孔子則不同,他能夠集衆家之長,融會貫通,達到了更高的境界。”公孫丑聽後,若有所思。
孟子繼續教導他說:“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都有着各自的才華和優點,但真正能夠做到出類拔萃的人,不僅要有卓越的才能,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寬廣的胸懷。他們能夠在衆人之中脫穎而出,成爲引領時代的人物。”
公孫丑深受啓發,從此更加努力地鑽研學問,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他明白,要想成爲出類拔萃的人,就不能僅僅滿足於現狀,而要不斷追求進步和卓越。
隨着時間的推移,公孫丑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名聲也漸漸傳播開來。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出類拔萃。而他也始終銘記着孟子的教導,將其作爲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指引。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公孫丑這樣努力追求出類拔萃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的故事激勵着後人,讓更多的人去追求卓越,成爲那個在人羣中出類拔萃的存在。我們也應該以這些人爲榜樣,不斷提升自己,努力在自己的領域中綻放光彩,成爲那個能夠引領時代的出類拔萃之人。
出類拔萃-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