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成语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成语解释
-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典故出处
-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成语典故
- 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
成语造句
- 在两家公司激烈竞争互相消耗的时候,第三方悄然介入,最终出现了鹬蚌相持,渔人得利的结果。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广袤的水域,那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一只鹬鸟常常在这片水域觅食。一天,它在河边寻找食物时,看到一只蚌正张着壳在晒太阳。鹬鸟心想这可是一顿美餐,于是迅速地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被突然的攻击吓了一跳,急忙合上蚌壳,紧紧地夹住了鹬鸟的嘴。
鹬鸟用力地挣扎,想要挣脱蚌壳,但蚌紧紧夹住不松。鹬鸟生气地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晒死。”蚌也不甘示弱地回应道:“今天你的嘴拔不出去,明天你的嘴拔不出去,你就会饿死。”它们就这样相互僵持着,谁也不肯让步。
就在它们争斗不休的时候,一个渔人路过此地。他看到鹬蚌相持的情景,心中大喜。他悄悄地靠近,轻而易举地就把鹬鸟和蚌一起抓住了。渔人高兴地自言自语道:“哈哈,这可真是‘鹬蚌相持,渔人得利’啊!”
在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在诸侯纷争的时期,有些诸侯国为了争夺领土或利益,相互争斗不止,结果却让第三方势力坐收渔利。就如同鹬蚌一样,只专注于眼前的争斗,而忽略了潜在的危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冲突和竞争时,我们不能只顾及眼前的利益和胜负,而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思考全局。如果鹬鸟和蚌能够各退一步,它们或许都能避免被渔人捕获的命运。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那些在我们争斗时坐享其成的人,不要让自己成为他人获利的工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就如同《战国策》中所说:“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我们应从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鹬蚌的覆辙,以免让“渔人”得利。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