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成語拼音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成語解釋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典故出處

《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準備攻打燕國,燕王派蘇代去趙國遊說趙王不要戰爭,講述一隻河蚌在岸上夾住一隻鷸鳥的長嘴,雙方爭執不讓,最後被一個漁翁輕易擒住。如果燕趙發生戰爭,秦國就像漁翁那樣輕易吞併燕趙。趙王只好放棄戰爭的打算。

成語造句

在兩家公司激烈競爭互相消耗的時候,第三方悄然介入,最終出現了鷸蚌相持,漁人得利的結果。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廣袤的水域,那裏生活着各種各樣的生物。 一隻鷸鳥常常在這片水域覓食。一天,它在河邊尋找食物時,看到一隻蚌正張着殼在曬太陽。鷸鳥心想這可是一頓美餐,於是迅速地伸出長嘴去啄蚌的肉。蚌被突然的攻擊嚇了一跳,急忙合上蚌殼,緊緊地夾住了鷸鳥的嘴。 鷸鳥用力地掙扎,想要掙脫蚌殼,但蚌緊緊夾住不鬆。鷸鳥生氣地對蚌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曬死。”蚌也不甘示弱地迴應道:“今天你的嘴拔不出去,明天你的嘴拔不出去,你就會餓死。”它們就這樣相互僵持着,誰也不肯讓步。 就在它們爭鬥不休的時候,一個漁人路過此地。他看到鷸蚌相持的情景,心中大喜。他悄悄地靠近,輕而易舉地就把鷸鳥和蚌一起抓住了。漁人高興地自言自語道:“哈哈,這可真是‘鷸蚌相持,漁人得利’啊!” 在歷史上,也有類似的例子。比如在諸侯紛爭的時期,有些諸侯國爲了爭奪領土或利益,相互爭鬥不止,結果卻讓第三方勢力坐收漁利。就如同鷸蚌一樣,只專注於眼前的爭鬥,而忽略了潛在的危險。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衝突和競爭時,我們不能只顧及眼前的利益和勝負,而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智,思考全局。如果鷸鳥和蚌能夠各退一步,它們或許都能避免被漁人捕獲的命運。同時,我們也要警惕那些在我們爭鬥時坐享其成的人,不要讓自己成爲他人獲利的工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複雜的環境中更好地保護自己,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就如同《戰國策》中所說:“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我們應從中汲取教訓,避免重蹈鷸蚌的覆轍,以免讓“漁人”得利。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成語圖片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