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成语拼音

zhǐxǔ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xǔbǎi xìng diǎn dēng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成语解释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典故出处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成语典故

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 登字,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于是,只要是与登字同音的,都要其它字来代替。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重则判刑,轻则挨板子。不少吏卒因为说到与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依照以往的惯例,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州府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候前来观灯。 可是这次,却让出告示的官员感到左有为难。怎么写呢?用上灯字,要触犯太守;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想了好久,写告示的小官员只能把灯字改成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照例放火三日。 告示贴出后,老百姓看了都惊吵喧闹起来。尤其是一些外地来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真的以为官府要在城里放三天火呢!大家纷纷收拾行李,争着离开这是非之地。当地的老百姓,平时对于田登的专制蛮横无理已经是非常不满,这次看了官府贴出的这张告示,更是气愤万分,忿忿他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世道!。

成语造句

社会上不应该存在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不合理现象,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叫邠州。那里有一位州官,他自命不凡,行事霸道,常常仗着自己的权势为所欲为。 这位州官非常喜欢热闹,尤其喜欢放烟火。有一次,他下令在城中举办盛大的烟火表演,整个城市都被绚烂的烟花照亮,百姓们也纷纷出来观看,都觉得十分新奇和欢乐。然而,这位州官却颁布了一条奇怪的规定,那就是不许百姓私自点灯。百姓们虽然觉得很不合理,但也只能无奈地遵守。 有一个叫田登的人,他是当地的一个小官吏。有一次,元宵节即将来临,按照惯例,城里要张灯结彩庆祝节日。可是因为州官不许百姓点灯的规定,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田登思来想去,觉得如果不按照传统庆祝,实在说不过去,于是他决定冒险向州官请求允许百姓点灯。 当田登小心翼翼地向州官说明来意后,州官顿时大怒,他斥责田登竟敢违抗他的命令,还说:“只有我这个州官才有权力决定是否放火点灯,你们这些百姓怎么能随意点灯呢?这不是公然挑战我的权威吗?”田登被吓得连连磕头谢罪,但州官依然不依不饶。 这件事情在城里迅速传开,百姓们对州官的霸道行径越发不满,但又敢怒不敢言。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事情创造了一句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用来讽刺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可以为所欲为,而普通百姓却连最基本的权利都没有。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许多权贵仗着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肆意欺压百姓,无视公平和正义。而百姓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只能忍气吞声。这句成语不仅仅是对特定事件的描述,更是对封建社会中种种不公平现象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它提醒着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追求公平、正义和民主,不能让权力成为压迫他人的工具。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平等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自由和公平,努力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让“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样的事情永远不再发生。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成语图片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