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草除根

成语拼音

zhǎn cǎo chú gēn

斩草除根成语解释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典故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成语典故

隐公六年,卫国与陈国联合讨伐郑国。郑庄公战败,向陈桓公求和。陈桓公不同意。他的弟弟劝他:“跟善人处好关系,跟邻国友好相处,这是立国根本,你就与他和好了吧!”陈桓公生气地说:“宋、卫是大国,我们陈国不是他们的对手,不打还说得过去;可是郑国是个小国,为什么不攻打它呢?”于是陈桓公坚持继续攻伐郑国。两年以后,郑国国力强大了起来,派兵攻打陈国。陈国大败,陈国的邻国都没有前来救助。就此事,百姓纷纷议论,说:“陈国自作自受,自讨苦吃,这就是长期做恶事却不知道悔过的结果。古书上说,做恶事很容易,恶事就如同草原上突然燃起的大火,无法扑灭,最后烧到自己的头上。周朝有一位大夫名叫周任,他就讲过这样的一个道理:作为一国的国君,要能做到当机立断,对待恶人、恶事,就像农夫在田间铲草一样,一定要连根挖掉,不让它们有再生长的可能。”。

成语造句

他做事向来果断,对于那些隐患总是能够做到斩草除根,绝不留任何后患。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王朝,有一位权势滔天的奸臣。他凭借着谄媚和阴谋手段,在朝廷中步步高升,掌握了巨大的权力。 这位奸臣平日里为非作歹,陷害忠良,弄得朝廷乌烟瘴气。许多正直的大臣都对他恨之入骨,但因他势力庞大,一时也无可奈何。 有一次,一位年轻有为的忠臣站出来公然指责奸臣的恶行。奸臣得知后,对他恨之入骨,发誓一定要将他除掉。他开始设计各种阴谋诡计,最终成功地让这位忠臣陷入困境,被皇帝罢官流放。 然而,奸臣并不满足于此,他深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他担心这位忠臣有朝一日会卷土重来,对他进行报复。于是,他派出杀手,企图在忠臣流放的途中将他杀死。 忠臣得到了风声,知道奸臣不会放过自己,于是他带着家人一路逃亡。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历经了千辛万苦,好几次险些丧命。 但忠臣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忠臣找到了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他和家人躲在那里,暂时避开了奸臣的追杀。 与此同时,朝廷中一些有良知的大臣也开始秘密行动起来。他们收集了奸臣的种种罪行,准备上奏皇帝,揭露奸臣的真面目。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让皇帝了解到了奸臣的所作所为。皇帝大怒,立刻下令将奸臣逮捕。奸臣的势力瞬间土崩瓦解,他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那位忠臣,在得知奸臣被扳倒后,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只有彻底除掉奸臣这个祸根,朝廷才能恢复清明,百姓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邪恶势力时,不能有丝毫的手软和怜悯。必须要像斩草除根一样,彻底将其消灭,否则它就会像野草一样,在春风的吹拂下再次生长起来,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危害。同时,也让我们明白,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只要我们坚持正义,最终一定能够战胜邪恶。

斩草除根-成语图片

斩草除根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