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然若揭

成语拼音

zhāo rán ruò jiē

昭然若揭成语解释

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典故出处

《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人孙休与老师扁庆子探讨修身处世的问题,孙休抱怨没有遇到英明的国君,有怀才不遇之感。扁庆子认为只有凡人天天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像高举太阳和月亮那样一点也不掩盖,这样是成不了圣人的。

成语造句

他的那些阴谋和算计,在一系列事件的发展下已经渐渐变得昭然若揭,大家都看清了他的真面目。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 有一个诸侯国的国君,他表面上看起来英明神武,心怀国家和百姓,但实际上却心怀叵测,有着不可告人的野心。他一直觊觎着邻国的富饶土地和财富,暗中谋划着如何将其占为己有。 这位国君平日里对邻国表现得十分友好,经常派使者互相往来,还时不时地送上一些礼物,营造出一种和平友好的假象。邻国一开始也对他的举动深信不疑,以为两国真的可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心的大臣发现了这位国君的异常举动。他开始频繁地调动军队,在边境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并且暗中与一些心怀不轨的大臣密谋。这些迹象逐渐引起了邻国的警觉。 邻国的一位智者看出了这位国君的真实意图,他深知这位国君的野心就如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邻国的国君却还被蒙在鼓里,依然对这位表面友好的诸侯国国君深信不疑。 智者心急如焚,多次向自己的国君进谏,指出对方的阴谋。他引经据典,讲述历史上那些因为轻信敌人而导致亡国的惨痛教训。他说:“陛下,如今对方的阴谋已经昭然若揭,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了。我们必须要采取行动,加强国防,以防万一。” 可是,邻国国君却犹豫不决,他担心一旦采取行动,会破坏两国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智者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努力说服国君。 终于,在智者的不懈努力下,邻国国君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开始加强边境的防御力量,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而那位心怀叵测的国君,见自己的阴谋逐渐败露,也不再掩饰,公然发动了对邻国的侵略战争。然而,由于邻国早有准备,他们的进攻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这场战争中,邻国上下一心,奋勇抵抗,最终成功击退了侵略者。而那位妄图通过阴谋诡计得逞的国君,也遭到了其他诸侯国的唾弃和谴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的局势和人心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当某些人的真实意图昭然若揭时,我们要及时采取行动,保护自己和国家的利益。同时,我们也要坚守正义和道德底线,不要像那位心怀叵测的国君一样,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

昭然若揭-成语图片

昭然若揭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