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人不孥

成语拼音

zuì rén bù nú

罪人不孥成语解释

孥:妻与子女的统称。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典故出处

《孟子·梁惠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有人劝齐宣王毁掉周天子巡狩朝见诸侯的明堂,宣王征询孟子,孟子认为如果要实行王政就不能毁,因为周文王当年靠施行王政才统一天下,他罪人不孥,对鳏夫、寡妇、独夫、孤儿这种无助的人特殊照顾,齐宣王认为言之有理。

成语造句

在法治社会中,应该遵循罪人不孥的原则,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过错而牵连其无辜的家人。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一位公正而仁慈的君王。这位君王一直秉持着以法治国的理念,但他同时也深刻理解法律的精神不应仅仅是严苛的惩罚,更应包含着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 有一次,这个国家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盗窃案件。大量的财宝从王宫的宝库中被盗走,这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负责调查的官员们很快就锁定了嫌疑人,是一个名叫李四的平民。经过一番审讯,李四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盗窃王宫财宝这样的重罪,不仅罪犯本人要受到严厉的惩罚,他的家人也会被牵连,沦为奴隶或受到其他严酷的处置。然而,君王在了解了整个案件后,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先人的教诲和历史上那些因为过度惩罚而导致民不聊生的事例。他深知“罪人不孥”的道理,一个人犯罪,不应该牵连到他的家人,他们是无辜的,不应该因为亲人的过错而遭受无妄之灾。于是,君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在朝堂之上,当着众大臣的面说道:“李四犯下盗窃之罪,理应受到惩罚。但他的家人与此事毫无关系,我们不应将惩罚殃及无辜之人。法律的目的是维护公平正义,而不是制造更多的痛苦和冤屈。”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有些大臣认为君王这样做过于仁慈,会有损法律的威严。 但君王坚定地说:“古人云,‘罪人不孥’,我们不能背离这一基本的人道原则。我们应当以公正和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最终,君王按照法律对李四进行了应有的惩罚,但他的家人得以幸免。 这个决定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百姓们纷纷称赞君王的英明和仁慈。从那以后,这个国家的法律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合理性,社会也变得更加和谐稳定。而“罪人不孥”这一理念也深深植入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这个国家法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国家的故事被后人传颂。它提醒着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守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线,即使是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罪人不孥-成语图片

罪人不孥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